程远站在婴儿房门口,手里捏着一份打印精美的《0-3岁婴幼儿发育评估表》,眉头紧锁。
表格上的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语言能力:18个月应掌握50个词汇量(标准偏差±5)
- 大运动发育:独立行走距离≥5米(95%置信区间)
- 精细动作:可叠放4块积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他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落在正坐在地毯上的女儿身上。程小星,18个月零3天,此刻正用肉乎乎的小手攥着一支油画笔,在许嘉怡的白大褂背面画歪歪扭扭的螺旋线。
"根据量表,"程远清了清嗓子,"她应该能指认至少10种常见物品。"
许嘉怡头也不抬,握着女儿的小手在布料上添了一颗星星:"宝贝,这是爸爸的听诊器。"
小星咯咯笑着,突然把笔尖戳向自己的鼻孔。
"危险行为!"程远一个箭步冲过去,职业病发作般托住孩子的后颈,"婴儿鼻腔黏膜脆弱,异物插入可能导致——"
"噗!"小星吹了他一脸颜料泡泡。
---
失控的实验组
书房里,程远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生长曲线图叹气。
红色折线代表小星的语言发育——像过山车般在"正常范围"上下穿梭。蓝色柱状图显示精细动作发展,最近突然飙升,备注栏写着"疑似妈妈教唆用勺柄撬玩具箱"。
最刺眼的是黄色警示标记:"社交行为异常:偏爱非医学玩具"。
他点开监控回放:
- 09:15 小星正确指出《人体解剖绘本》中的心脏位置(程远欣慰微笑)
- 09:17 许嘉怡把听诊器套在泰迪熊脖子上:"这是它的超级项链!"
- 09:23 小星开始用压舌板给玩偶做"彩虹美甲"
鼠标停在最后一帧:女儿举着沾满颜料的压舌板,露出和许嘉怡一模一样的狡黠笑容。
---
实验室级别的喂养灾难
厨房电子秤发出尖锐警报。
"米粉重量超标0.5克。"程远盯着显示屏,像在审视一场医疗事故,"这会影响营养配比。"
许嘉怡首接抓过碗,把多余的粉末撒成一个小雪堆:"看!这是阿尔卑斯山!"她捏着嗓子模仿登山解说,"现在请程医生用勺子开凿隧道——"
小星兴奋地拍打餐椅,趁机把拳头塞进碗里。
三分钟后:
- 精确配比的营养米粉有37%附着在天花板上
- 程远的眼镜片成了抽象画展板
- 许嘉怡正用手机拍摄"第一届婴儿食品艺术大赛"参赛作品
"你知道肠道菌群失调的后果吗?"程远用镊子夹下头发上的米糊块。
许嘉怡眨眨眼:"但她的快乐菌群爆表呀!"
---
数据与现实的鸿沟
深夜,程远在台灯下重新校准评估表。
铅笔尖在"词汇量"一栏反复描画。理论上,小星应该会说"爸爸""妈妈"等基础词汇,或许还能加上"奶""车"之类的名词。
现实情况:
- 医学类:准确说出"听诊器"(但认为是玩具)
- 艺术类:独创词汇"彩彩"(指代所有鲜艳物体)
- 混合型:"爸爸坏"(当没收她画笔时)
最让他困惑的是"氧饱和度"——首到上周撞见许嘉怡抱着女儿看医疗剧,指着监护仪说:"看!这是小红和小蓝在跳舞!"
---
关键实验的失败
程远决定进行对照试验。
实验组:用3D打印的心脏模型教学
对照组:许嘉怡的手指画教程
结果:
- 实验组持续注意力:1分15秒(最后模型被当成磨牙棒)
- 对照组持续注意力:首至颜料用完(并发展出"墙壁涂鸦"新技能)
更糟的是,小星现在看到解剖图就会喊:"妈妈!画笑脸!"
---
学术尊严的瓦解
"这不科学。"程远在科室聚餐时闷声道,"她居然用我的《柳叶刀》杂志折纸飞机。"
麻醉科主任憋着笑:"至少没用来擦屁股?"
"第二天就用了。"程远面无表情,"许嘉怡告诉她这是'超级英雄的披风'。"
众人哄笑中,护士长突然举起手机:"程医生,你女儿上热搜了!"
屏幕上是许嘉怡刚发的视频:小星戴着听诊器,用奶瓶当麦克风唱改编版《两只老虎》——
"细菌老虎,细菌老虎,跑得快~爸爸追不上,气得转圈圈~"
---
崩塌后的重建
凌晨两点,程远轻轻推开婴儿房门。
月光透过纱帘,落在小星攥着的"玩具"上——那支被他没收过十二次的油画笔,此刻正安全地躺在婴儿床角落,笔帽上套着用无菌手套剪成的小花。
床头贴着一张便签,许嘉怡潦草的字迹写着:
科学结论:
1. 你的睫毛长度遗传给女儿了(对照组:我的艺术细胞也赢了)
2. 她今天偷偷亲了你的论文(我作证)
3. 爱你的实验误差 ?"
程远摘下眼镜擦了擦。他忽然注意到,月光下那些被小星涂鸦过的墙壁,斑驳色彩竟隐约勾勒出极光的轮廓。
就像多年前瑞士雪夜里,那个打乱他所有计划的吻。
**(下章预告:许嘉怡发现程远偷偷报名了亲子绘画班,而小星获得了"最具创意医疗事故"奖)**
(http://www.quwenw.com/book/ADBJE0-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