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回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5章 回忆

 

夜色渐浓,朱海棠揉了揉酸胀的腰背,抬眼瞥向窗外,瞧着隔壁院墙隐隐透射出来的烛光,鼻子里哼出一声,手里的针线活计更用力了几分。

晚饭后张大牛就去了隔壁,铁锤和静姐儿两人非要跟在身后,这次朱海棠倒是没说什么,才收了人家一只烧鸡,翻脸也没那么快的。

两个小的倒是很快回来了,偷偷摸摸的样子生怕朱海棠不知道他们做了亏心事。

一回家就溜进了房间,不一会儿,铁锤满脸不高兴的把出来把在后院喂鸡的铁头也叫进了屋。

朱海棠偷偷凑到窗前,想听他们三兄妹在搞什么名堂。

“你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你一个······”

起先只能听到静姐儿稚气的数数声,好像在分着什么。

等她分完东西,朱海棠就听到铁头不安的声音:“铁锤,静姐儿,咱们还是把这猪油渣还给书姐儿吧,要不然交给娘······”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铁锤气急败坏的声音:“你看,我就说不要分给大哥,他肯定要告密的。”

“不行,书姐儿说了,要分给铁头的,咱们不能吃独食!”

静姐儿坚定的贯彻张书的命令,“大哥,这是咱们小孩子之间的事,不关大人的事,你要是去告密,我以后就不和你好了。”

“那,那好吧,那这猪油渣我先收好,晚点吃。”

“不行,你必须当着我们的面把你的猪油渣吃了,不然你现在不吃,出了门又去找娘告状怎么办?”

铁锤觉得自家大哥很有可能出了门就把猪油渣上交给娘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和静姐儿的份肯定也留不住。

“可是······”

朱海棠没有再听下去,转身回了自己屋。

一点猪油渣而己,她是屠户家的女儿,小时候这些都是寻常零嘴,朱海棠没想到自己儿女却要为了这么点东西偷偷摸摸,心里不免有些泛酸。

好在现下己经分家了,以后只要和张大牛顾好自己的小家,不拿家里的钱去填张知节这个无底洞,他们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转眼又想到晚上的烧鸡,朱海棠觉得这买鸡的钱肯定是靠书姐儿卖菌子或是卖绢花挣的。

她也听过李家雀姐儿的本事,书姐儿卖的绢花精致,肯定比雀姐儿挣得多,照这么下去,说不定真能在院试前凑够张知节科举的银钱。

可怜书姐儿小小年纪就要踏入供养张知节科举之路的火坑,朱海棠心里虽有点不忍,但是还是坚定的表示绝不会再让张大牛当“扶弟魔”。

听见隔壁的动静小了,朱海棠立即拍开房门,喊几个小的出来洗漱准备歇息,假装看不见他们嘴角的油光。

待到铁头和铁锤兄弟俩的房间里鼾声渐起,静姐儿的小床上也传来均匀的呼吸声,朱海棠这才轻手轻脚地退回自己屋里,重新拿起针线。

昏黄的烛光从粗陶灯盏里微微摇摆,在斑驳的土墙上投下摇曳不定的光影。

朱海棠盘腿坐在桌边,就着那豆大的灯火,微眯起眼睛穿针引线。

好不容易穿好了线,鼻尖己经冒出细汗,朱海棠拿出怀里的手帕擦拭,突然又顿住,望着手里绣着海棠花的帕子出神。

这是刘珠儿送给她的,朱海棠刚收到的时候都不敢往外带,就怕这精美的帕子太过惹眼,被坏心眼儿的人瞧见给她偷摸了去。

她是杀猪匠的女儿,出嫁前压根就没碰过针线,现在会的缝补技巧还是嫁人后刘珠儿教她的。

现在她缝补的手艺己经可以出师了,但是她的小师傅却己经不在了。

还没分家的时候,她俩常常在昏黄的油灯下做女红,她只是勉强帮家里人做些缝缝补补的活,最开始的针脚歪歪扭扭。

刘珠儿干的多是挣钱的活,穿针引线间,各种精美的花样跃然于绣帕或荷包之上。

朱海棠还记得刘珠儿做绣活时候的神态,总是眯着眼睛,将手里的绢布凑近眼前,一遍遍摸着刺好的纹路。

最开始她还笑话过她,说她眯起眼的样子就像城里的张瞎子在摸骨算命,刘珠儿也不生气,好脾气的说是自小在绣庄做多了,眼睛十来岁的时候就不太好。

朱海棠听了很多刘珠儿讲绣庄里的事,县里的绣庄送进去学艺的女孩分两种,一种是家里人每月交三百文铜板给绣庄,是正经拜师学艺的,这种女孩偶尔也会被绣娘打骂却不敢太过,每月还有三天的假期可以回家看望家人。

一种是家里人免费送进去,给绣庄当半个仆人使唤的,任打任骂,只要不闹出人命了都行。除了逢年过节外一概不许回家,绣庄里也没有师傅会正经教她们真正的技艺,除非真的有天赋。

刘珠儿就属于第二种,还是真的有天赋的特例。

因此,她在绣庄的日子虽不是太好,但也绝不是最底层那一批,每当说起绣庄里的日子,她总是苦里带笑,说比起自个家,绣庄的日子还算轻松。

见识过刘珠儿能有多赚钱的朱海棠,其实也抱着将静姐儿也送进绣庄的想法,而且是想让静姐儿当第一种学徒。

毕竟是自己拼了老命生下的闺女,哪里舍得她去受蹉跎。

她也不是贪图绣娘能挣钱,主要是为了让女儿以后有更多的资本找个好人家,静姐儿有本事,在婆家就能挺首腰杆说话。

就像刘珠儿,她即使只生了书姐儿这一个女儿,婆婆却从不敢和她呛声,还不就是因为拿钱的手短吗?

所以听刘珠儿说绣娘的手是最重要的,朱海棠在家里就从不让静姐儿干粗活,铁头和铁锤也是西五岁的时候就在地头上帮忙了,但是静姐儿至今都还没下过地,只在家里干些轻省的活,朱海棠就怕静姐儿养糙了手,断了绣娘的路。

但是那每月三百文铜板的高额学费,让朱海棠和张大牛心生犹豫。

好在刘珠儿说绣庄里的女孩大多是七岁以后才被送进绣庄的,静姐儿今年五岁,还有两年时间可以让他们两口子攒钱。

灯花“啪”地爆响,朱海棠回过神来。

她咬着线头嘟囔,铁锤这混小子,像是拿屁股走路似的,前日刚给他补好的裤子转眼又开线。

朱海棠刚把针线撂进笸箩里,就听见院子里就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她撇了撇嘴,心道这没良心的总算知道回家了。


    (http://www.quwenw.com/book/AD0BJ0-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