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我往之间,最终将绢花定在了每月三十枝,云锦坊以每枝三百五十文的价格收购,这比方才所卖的价格更高,因为张书要保证以后这绢花只能卖给云锦坊,而且往后每枝绢花的样式都要有所不同,品质也不能比今天的差。
“哎呀,每枝就挣个百来文钱,每月就三十枝,以后这绢花不够卖,说不准还要得罪那些贵客,想想还真是亏啊。”
苏三娘面露愁苦,似乎真在为未来担忧。
“苏东家是见我年纪小哄我呢,那枝牡丹绢花,吴夫人可是花了将近七百文买走的,哪来的百来文利润。”
苏三娘闻言脸上一僵,她和吴夫人之间的对话可不算大声,刚才这张小娘子明明在后堂,耳朵怎么那么尖,这都被她听见了。
不等她辩驳,张书又接着道:“为了绢花而来的客人,怎么只可能只买了绢花就走了,苏东家铺子里那么多好货,总要也多看看吧。再者,当满城的夫人小姐都知道云锦坊有着别人没有的好物件,这名声打出去了,苏东家还怕以后的客人少吗?”
被张书一一说中了心里盘算的苏三娘这回是真不敢再把她当做一个小女孩看待了。
“你今年真的只有六岁吗?”
她听说有种人,即使是成年了,依旧是三尺身高,貌若老叟、敏捷如猴,这小娘子不会就是传说里的“矮民”吧。
可是看她如正常孩童般的光洁面庞,又和传说不符。
张书丝毫不知道苏三娘己经开始怀疑她是侏儒了,歪着脑袋冲着她露出一抹天真烂漫的笑容:“年方六龄,童叟无欺~”
苏三娘:“······”
生意既然己经谈妥,便到了立契的环节。
到了这时候,苏三娘才发现张书竟然识字。
苏三娘记得自己六岁的时候己经开始学女红学厨艺,可眼前这小娘子如今却己能通读契文。
她的娘家颇为富裕,知道女儿以后大概率也是要嫁入商贾之家,却也从没想过把她送去学字学账。
想起自己出嫁前连账本都看不明白,嫁人后点灯熬油才认全了常用字,喉头忽然有些发苦。
“苏东家,苏东家······”
苏三娘这才惊觉失态,但还是忍不住问,“书姐儿,你家里请的哪位西席?”
“我是乡下孩子,哪里请得起西席,都是我爹教的。”
说完就要拿桌上的毛笔就要签字。
“诶!等等。”
见张书疑惑的看着她,苏三娘失笑出声:“这契书,总得要府上大人来签才作数,便是我敢立契,官府也不认六岁孩童的画押啊。”
张书叹了一口气放下笔,又忘了现在的自己只是个六岁的小豆丁了。
“不知令尊何时得空来铺子里签契?”
“我爹一会就来店里接我,说不准这会己经到了。”
她和张知节约定的碰头的时间是一个小时,现在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苏三娘闻言立即和张书来到前堂,却见铺子里除了在柜台后打盹的周李氏,便只有拿着鸡毛掸子为布匹掸尘的春桃,再不见旁人踪影。
张书在门外张望了一会,没瞧见张知节的人影,便对着苏三娘摇摇头。
“实在是抱歉,家父恐是贪玩误了时辰,苏东家多多担待。”
苏三娘嘴角微抽,勉强应了声“无妨”。
究竟是何种人家才能养出这样的孩子,真是太想见一见了。
不知何时醒来的周李氏也听到了张书的话,她默默走到苏三娘身后,轻拉她的衣袖,低声问:“这小娘子是谁?说话怎么这么、这么······”
她想不出应该怎么形容,反正她是头一次见如此奇特的小孩。
苏三娘立即安抚的拍了拍她的手背。
“娘,我明白,我晚点回家和您说。”
周李氏虽心中疑惑,却终究没有多问。
她深知自家这个儿媳素来是个有主意的,行事自有章法。
“那我先和春桃回家去·····”
“等等。”
苏三娘拦住了婆婆,将周李氏扶到柜台后坐好后,亲自奉上一盏茶后便轻声说明情况:等会这小娘子的父亲要来和自己签订契约。
周李氏一听便明白了,不再说什么回家的话,毕竟男女有别,她儿子南下进货了,有她这老婆子在场,才不会传出什么闲话。
此时,在铺子里闲逛的张书突然一匹白色棉布问:“苏东家,请问这个一尺多少钱?”
苏三娘顺着张书手指的的方向瞧去,眼神不由的一闪。
“小娘子好眼光,这匹布要三十文一尺。”
张书挑眉的看着苏三娘,在她记忆里,寻常素色棉布不过六文一尺,这苏三娘不会是觉得刚才的生意做亏了,所以故意不会坑她吧。
顶着张书明显怀疑的视线,苏三娘不慌不忙的走到货架前,将张书看中的棉布展开在她眼前,示意她可上手查看。
“可别说我坑你,这可是松江府的飞花布,你瞧瞧,布质轻柔精软,比寻常棉布更加舒适透气,你再瞧瞧这织法,紧而不密,我店里可就剩这一匹,再多也是没有的。”
发现张书问价的是店里除了丝绸面料以外报价最高的飞花布时,她也是有些惊讶的,毕竟这飞花布和寻常棉布乍看之下没两样,只有上手了才知道这其中的区别。
张书摸着料子,觉得就是现代的普通棉布,没觉得有什么不同。
“怎么样,我没骗你吧?”
张书放下抚摸布料的手,又指着一匹藕荷色的料子问。
“这一匹呢?”
“十二文一尺。”
张书依旧上手,这时才察觉出两者的不同,那飞花布的确是柔软许多。
“这一匹呢?”
“九文一尺。”
“这个呢?”
“······”
张书问了数匹花色不同的棉布,最后买了西尺飞花布,十五尺藕色棉布,三十尺青色棉布。
其中自然少不了一番讨价还价,张书最终以总价的九折拿下了这些料子,刚到手的铜板一下子就花了五百多文出去。
苏三娘拿着软尺和剪刀,利落的替她裁剪好布匹,还额外赠送了一块粗布包裹着这些棉布,避免张书的竹筐将料子划破。
刚将料子放入筐中,就见张书冲着门外招手,苏三娘就知道签契的人来了,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
(http://www.quwenw.com/book/AD0BJ0-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