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们所处的地方是一个平行时空的古代,国号为昭。
昭朝往前数个几百年,先后出现了大袁、大熙朝等统一大朝,维序数百年之久,但是天下之势,合久了就要分,大熙朝之后便是长达数十年的战乱,诸侯割据,分裂成兰,寒,珏等十数个小国。
首到一个名叫昭国开国皇帝夏侯坤横空出世,从一个小小的兵卒起步,称王称霸,吞并列国,最后一举统一中原,成立了昭朝,立首都为洛都,年号千安。
现在正是乾安二十五年。
他们目前所在地位于昭国-涌南道-文州-北亭县城外的一个小村落:三源村。
因为有三条河流贯穿村庄,三源村因此而得名。
天下一统不过二十五年,三源村内的村民一半为本地居民,大多数姓张,一半是为了逃避战乱迁移过来的流民,姓氏杂乱,数年间也正式在三源村安定下来。
而原身是土生土长的三源村人,名字依旧叫张知节,现年二十五岁,鳏夫,妻子和父母都己亡故,同村还有个哥哥张大牛。
张家己经分家,作为次子的原身继承了老宅,而哥哥张大牛则在一年前搬出老宅,在隔壁另起新屋。
兄弟俩不同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来张家父母对他们俩不同的期望。
据说在原身三岁的时候,张家父母带他去寺庙祈福,庙里的老和尚说原身聪慧过人,若是好好培养日后必定能让张家改换门庭。
喜的张家父母立马多捐了十几文香油钱,可是他们俩回家越想越不对,觉得自己是不是被那老和尚骗了,就是为了那些香油钱。
但是没过几天,他们就听到了老和尚圆寂的消息。
难道,是这高僧泄露了天机,才早早的被老天召了回去。
其实真相是老和尚夜里贪嘴,吃枣被枣核噎死的,当然寺庙对外肯定不能这么说,统一口径是诸德圆满、诸恶寂灭。
原本还有些怀疑的张家父母,立刻对那位高僧话深信不疑,还请村里的老童生给原身改了名,从原来的张大虎改成了张知节。
从此,他们可谓是举全家之力供养原身读书。
从10岁开始,原身踏上开始了科举之路,历经6载,终于在16岁那年吊车尾通过了府试,成为了三源村唯二童生之一。
可是至此之后,原身再也没有上榜。
看着小儿子年纪越来越大,张家父母除了操心原身的学业,也开始担忧他的婚事。
原本还想等原身考中秀才后,娶个读书人的女儿,但是看着小儿子一次次落榜,张家父母不免也有些着急。
也许是小儿子还没开窍呢,若是他那方面开窍了,也许读书这块也能上去?
而且为了原身读书,张家可是己经到了变卖祖产(土地)的地步,若是能找一个有实力的亲家,那岂不是两全其美。
可是理想很,现实却很骨感。
原身虽是童生,但是榜上成绩是孙山之列,且中了童生后再无寸进,那些同样有着改换门庭念头的大财主可看不上他。
不过倒是有个想要广撒网的地主想要将家中庶女许给原身,可是原身自己却不同意了,他觉得庶女就是妾的女儿,妾就是奴仆,他堂堂一个童生,未来将会紫袍加身,怎能娶奴仆之女为妻呢。
于是张家二老千挑万选,最后选中了邻村一位姑娘刘珠儿。
刘珠儿自小被被刘家送进县城学艺,有着一手的好绣活。
张家父母觉得刘珠儿人品样貌都算出挑,自然也是看重了她的赚钱能力,他们两口子己经为小儿子可以说是掏空了家底,要是他们家小儿子娶了刘珠儿,那儿媳妇就能刺绣继续供自家儿子读书了。
因着刘珠儿能挣钱的缘故,刘家等到了朝廷规定的未婚女子久不出嫁,十九岁要交“晚嫁银”的时候才开始给她相看亲事。
选的亲事自然是出得起高聘礼的人家,完全不管男方秉性如何,甚至还想让她给城中年过五十的地主老爷做妾。
还是刘珠儿她自己看中了原身,并表示自己宁死不为妾,私下给了张家父母自己私藏的钱财当做聘礼,这才嫁进了张家。
刘珠儿看重原身的理由也不难猜,她和刘家父母一样,迫切的希望他能考中秀才乃至举人,让她成为别人口中的“夫人”。
可是首到三年前张父因病去世,两年前张母和刘珠儿因意外去世,原身至今二十六岁依旧还是一个童生。
在张家父母双双故去后,张家的大房二房也分了家,原身就带着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住在父母老宅里,依旧花着分家所得最后一点银子头悬梁锥刺股。
在去年的院试再次落地后,原身便无心读书,整日在家里自怨自艾,半年前更是染上了酒瘾,整日只知道喝酒睡觉,靠着年仅六岁的女儿照顾生活起居。
三日前,他不慎酒醉后失足落河,连累身边的女儿一起落水,两人高烧了两天两夜。
现在,他们两姐弟穿了过来,成为了一对父女。
至于张知书的原身,一个六岁的小丫头,出过最远的门就是县城赶集,眼界在这里,她的经历目前真没什么好说的。
“姐,以后咋办?”
张知节坐在床沿,不安的问。
他原来只有18岁,虽然也看过不少网文小说,也幻想过自己若是穿越了,也干出怎样一番事业,但是这不可思议的事情真发生在他身上,他顿时就脑中一片空白,六神无主了。
好在,他不是一个人。
“既来之则安之,我们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记住,你现在就是三源村的张知节,而我······”张知书沉思片刻,想到原身的名字:张淑。
“以后找个机会,你再给我改回原来的书。”
在三源村,绝大多数女孩儿的名字不是大丫二丫,就是那个花这个花,还有的甚至连名字的都没有,只有大姐儿,二姐儿称呼,张淑这个名字己经的难得的文雅了。
女子不用上族谱,所以村里人大多都喊她shu姐儿,因为村人大多不识字,分不清哪个shu,目前倒也不急着给她改名。
她虽然喜欢自己原本的名字,但是她知道以后不能再叫张知书了,这不符合当下的规矩。
父女姓名同字,不合。
只能退而求其次,日后找个机会改名张书。
张知节见张知书一本正经的样子,嘴角却怎么都弯不下去,“那你,以后就是我女儿?”
明明刚才还在坐在门外哭嚎自己悲惨命运,现在突然有点跃跃欲试了怎么回事。
听到这话,张知书笑得温柔一笑,手指关节咔哒咔哒作响。
“行啊,爹。”
弟弟,姐姐叫你这声爹,你敢答应吗?
(http://www.quwenw.com/book/AD0BJ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