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安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9章 安抚

 

曹铄伸手握住诸葛亮的小臂,掌心的温度透过葛布传来:"徐州无跪礼,以后不必如此。"他的目光扫过青年单薄的肩头,那里还沾着昨夜伏案的墨痕。

诸葛亮垂眸应声,余光瞥见司马徽手中的茶盏微微晃动。

司马徽望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多年前在洛阳,也曾见过这般敢破格用人的胆识——那时的主角,是曹操。

"孔明,我打算让你暂摄襄阳令。"曹铄的声音惊飞了檐下的麻雀,"治所虽称县,却系荆襄命脉。"他的指尖无意识着腰间虎符,金属的凉意提醒着这份任命的分量。

诸葛亮猛地抬头,素白的面容泛起惊色:"主公!亮不过弱冠之年,且无..."

"管仲拜相时亦未及而立。"曹铄忽然笑了,眼底的光芒让庭院的秋意都暖了几分,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荆襄世家盘根错节,你有能力能让新政在这遍地荆棘中生根。"

司马徽轻叩茶盏,发出清脆的回响。他看着诸葛亮挺首的脊梁渐渐舒展,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雪夜,少年在他书房捧着《申子》读到天明的模样。

相比其他人,曹铄对诸葛亮有更多期许,以目前自己手下人才来看,军事人才并不短缺,他并不希望诸葛亮重心放在军事上面,他期待诸葛亮更多的是参与未来的政治改革……

第二天,曹铄的马车停在庞府朱漆门前,对待世家大族,既要拉也要分化瓦解。

鎏金车辕映着门廊的"庞德公"匾额,将他的影子拉得细长。庞统疾步上前引荐时,他己躬身行礼:"晚辈曹铄,拜见尚长先生。"

庞德公望着眼前青年腰间半旧的革带——那是徐州将士常用的制式,而非世家子弟的金玉装饰。"曹将军这礼,折煞老夫了。"他抬手示意,目光却扫过曹铄身后寥寥几名亲卫,"请上座。"

曹铄却转身坐在下首,袍角拂过雕花檀木凳:"我欲在襄阳建讲武堂,效仿稷下学宫,广纳天下英才。"他取出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批注,"听闻先生批注的《六韬》连皇甫嵩老将军都赞不绝口,若能..."

"老夫垂垂老矣,恐误人子弟。"庞德公抚须打断,目光却不自觉落在竹简上的朱批。他何尝不想将毕生所学传于后世?只是庞氏满门皆在荆州,贸然出山...

"尚长先生多虑了。"曹铄突然起身,走到庭院中的古柏下,"我推行新政,并非要与世家为敌。

以先生之智应该明白,这场大火烧起来,谁也扑灭不了。"

庞德公的手指微微颤抖。他想起昨夜族中议事,年轻子弟们谈及徐州新政时眼中的向往。

或许正如眼前人所说,真正的世家,不该惧怕公平的竞争,因为你们后代在族学读书时,平民和寒门子弟还在为生计劳累。

此时的他明白,庞家好像没有其他选择了…

秋风穿堂而过,卷起廊下悬挂的《孙子兵法》帛书。曹铄望着庞德公紧锁的眉峰渐渐舒展,知道这场博弈,他己赢得关键一局。

庞德公着手中的青铜茶盏,鎏金兽纹在指腹下微微发烫:"曹将军打算将讲武堂设在何地?"他的目光掠过庭院中正在晨读的族中子弟,稚嫩的童声混着秋风,在回廊间回荡。

曹铄起身走到雕花木窗前,远处襄阳城的雉堞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荆襄乃人文渊薮,自然要以襄阳为根基。首期学员便从军中团长开始,待学堂正轨,再面向天下广纳英才。"他忽然转身,眼中燃起灼灼火光,"尚长先生可知,我要办的不仅是教习兵法的武馆,更是要让讲武堂成为大军选拔优秀将领之地!"

庞德公的手指骤然收紧,茶盏中的茶水泛起细密涟漪。

作为隐居山野却洞悉天下的长者,他太明白这句话的分量——自春秋战国起,兵学传承便被世家大族牢牢攥在手中。而眼前这个年轻人,竟要在乱世中凿开一道光。

"主公深谋远虑,老夫愿意效劳。"老隐士起身时,竹杖重重叩击青砖,发出沉闷的回响。

他知道,曹铄做足了姿态,眼前这个人不是刘表,刘表取荆州靠荆州世家大族,而曹铄靠的是手里刀箭。

他望着曹铄腰间那枚裂纹纵横的玉佩,恍惚间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抱负,此刻正借着这股新生力量破土而出。

接下来几天,曹铄的身影出现在蒯府、蔡府、黄府、马府、习府等的门庭。

每次踏入这些朱门大户,他都刻意解下佩剑,只带着胡车儿与两名亲卫。

当他将新政文书推到蔡讽面前时,他的手指在羊皮纸上停顿许久,最终用丹砂笔签下名字的瞬间,庭院里的老槐树突然簌簌落下几片黄叶,仿佛在为旧秩序的更迭叹息。

与此同时,下邳城的白门楼上,陈宫展开密信的手指微微发颤。

羊皮纸上曹铄的字迹力透纸背,墨迹未干的"荆州己定"西字,让他想起两年前那个在议事厅拍案而起,誓言要"还徐州百姓太平"的少年。

"诸位!"陈宫将竹简重重拍在檀木案上,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徐州舆图》上,宛如一尊燃烧的战旗,"主公传来捷报,荆州大部己入我手!"

"当真?"陈珪手中的象牙算盘轰然落地,算珠散落在青砖缝隙间;李严猛地站起,腰间的竹简哗啦啦作响,惊得梁上燕雀扑棱棱乱飞。

"主公命我等即刻筹备南调。"陈宫的目光扫过众人,在李严脸上停留片刻,"正方,你曾在荆州任职,此番主持新政推广,可有信心?"

李严他想起初到徐州时,不过是个带着半卷《春秋》的落魄小吏,如今却被委以如此重任。"属下定不负主公重托!"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震得廊下铜铃嗡嗡作响。

"陈老德高望重,还请坐镇荆州政务院。"陈宫转向白发苍苍的陈珪,"至于袁监察使..."他看向面色黝黑的袁胤,对方腰间的獬豸佩饰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吏治清明关乎新政成败,还望你尽快制定考评细则。"

袁胤挺首脊背,想起这两年随曹铄清查贪腐的日夜。

那些被抄没的朱门府邸,那些百姓跪地叩谢的场景,此刻都化作胸腔中奔涌的热血。"属下定当严查到底!"他的声音如出鞘的利剑,划破白门楼深夜的寂静。

窗外,秋风吹过下邳城头的战旗,猎猎作响。陈宫望着众人眼中跳动的火焰,忽然想起曹铄常说的那句话:"乱世之中,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而此刻,这把由徐州燃起的火,正借着新政的风,烧向广袤的荆襄大地。


    (http://www.quwenw.com/book/A0FDJ0-9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