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折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2章 折服

 

"二位饱读史书,可曾想过?"曹铄忽然转身,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壁上,"自上古至今,这九州大地上九成的灾祸,皆是掌权者贪欲作祟造成的。"

他的指尖重重叩击案几,"历朝历代都在防范百姓,普通百姓如果能吃饱穿暖,又如何掀起战乱?"

田丰与沮授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动。那些被战火焚毁的村庄,那些因苛政而饿死的流民,此刻都化作曹铄话语中的具象。

"你当真觉得,此生能实现这般天下?"沮授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曹铄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嘴角勾起一抹坚定的笑:"道阻且长,但若无人踏出第一步,这世道永远不会改变。一代人做不完,便两代人;两代人不够,就三代人。"他的目光穿过雪幕,仿佛己经看到了那个理想中的世界,"只要信念不灭,终有一天,这天下会如我们所愿。"

书房内,铜炉炭火噼啪作响,却驱不散田丰与沮授眼底的复杂神色。

二人皆是冀州士林翘楚,曾辅佐韩馥治冀,历经袁绍崛起与官渡惨败,此刻却在曹铄的言辞中,窥见了从未想过的治世图景。

"若将军得天下,如何确保子孙不重蹈汉灵帝覆辙?"田丰突然发问,苍老的声音带着历经沧桑的警惕。

他见过太多明君之后出昏聩,深知权力传承的脆弱。

曹铄并未急于回答,而是缓步走到悬挂的《大汉舆图》前,指尖划过洛阳的位置:"汉灵帝为修西园,征扬州奇石,累死民夫万余;公开卖官鬻爵,致朝堂乌烟瘴气。为何无人能阻?"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只因皇权不受制约!若有制度可谏、可查、可罚……便是天子,也不敢胡来!

我们期待明君、清官出现,殊不知这些应该是君臣本分,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制度,逼着所有执政者都是明君,逼着所有官员都是清官…"

沮授抚须的手微微颤抖。他想起袁绍不听谏言执意伐曹,最终兵败官渡的惨状,若那时有这般制衡之法...

"先秦为何百家争鸣?"曹铄的声音突然激昂,"非因国君仁慈,而是列国相争!齐桓公不纳管仲,秦孝公不用商鞅,他国便会取而代之!竞争之下,人才方有尊严,治世之策方能破土而生!"

这番论断如惊雷炸响,震得田丰与沮授心头剧颤。他们毕生钻研经史,却从未想过从权力制衡的角度解读兴衰。

田丰的喉结滚动两下,突然单膝跪地,白发随着动作微微晃动:"若将军不弃,田丰愿效犬马之劳!"

"某亦愿追随!"沮授几乎同时拜倒,甲胄碰撞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们心中己有盘算——若能辅佐曹铄建立这般前所未有的制度,青史留名自不必说,更能真正实现治世济民的抱负。

曹铄快步上前,双手将二人扶起:"徐州早废跪礼,二位先生请起!"他目光灼灼,"元皓刚正不阿,监察院院长之位非你莫属。往后,便是我曹铄犯法,也请先生秉公处置!"

田丰心头一震。在这个君权至上的时代,敢将自身置于律法之下的诸侯,他生平仅见。"主公如此磊落,丰定当尽心竭力!"

"公与先生文武双全,"曹铄转向沮授,"枢密院军师之职,还望先生担纲。"

沮授抱拳行礼,眼中闪过一丝炽热。

他终于明白,为何曹铄能在短短数年间崛起——此人不仅有争霸天下的野心,更有改天换地的魄力。

消息传至陈宫处时,陈宫正伏案批改新政文书。

听闻田丰、沮授归降,他手中的狼毫顿在竹简上,良久才展颜大笑:"主公得此二人,如虎添翼!"

"叔父,"曹铄递上一份文书,"我打算明年夏在徐州再开科举,广纳贤才。"

陈宫快速浏览,眼中满是赞赏:"徐州商路畅通,世家大族得了实惠,定会支持。这科举一开,天下寒士怕是要蜂拥而至。"

"还有一事。"曹铄目光转向窗外纷飞的大雪,"陈珪陈老博古通今,我想请他兴办官学,每郡设校,让寒门子弟和普通百姓也能读书明理。

在下邳办一所书院,专门培养各类人才。"

陈宫抚须颔首。他太了解陈珪——半生沉浮,早己厌倦权谋争斗,唯有教育能点燃这位老儒的热血。

"钱粮不缺,此事包在我身上。"他笑着起身,"有了这人才、教育双管齐下,徐州根基将坚不可摧。"

窗外,瑞雪纷纷扬扬,似在为这风云际会的一天,披上一层银装。

……

剧县州牧府内,牛油烛火在寒风中摇曳,将刘备紧皱的眉峰映得忽明忽暗。

他捏着密报的手指微微发颤,羊皮纸上"田丰、沮授投曹"的字迹刺得眼眶生疼:"国让,如此大才落入曹铄之手,真是痛失臂膀!"案头摆放的《民兵制度》的竹简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似在应和他的叹息。

田豫轻抚腰间佩剑,青铜吞口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主公莫急。刘虞旧部散落幽州各处,阎柔善统胡骑,齐周精于谋略,鲜于兄弟更是能征善战。若将他们招致麾下,接下来的河北战事便多了几分胜算。"他想起去年在易水河畔偶遇阎柔时,那少年将军弯弓射落双雕的英姿。

刘备着髭须的手顿住,眸中燃起希望的火苗。

多年前在公孙瓒帐下,正是刘备执意率军驻守青州,才让他避开了公孙瓒与刘虞的纷争。

然而笑容转瞬即逝,他望着舆图上曹操势力范围的朱砂标记,语气沉重:"曹操开春率十万大军来犯,我军虽经整训,怕是..."

"主公请看!"田豫突然展开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青州各县的民兵数据,"效仿徐州推行的民兵制己有成效,如今二十万青壮可执戈守城。曹操新胜而骄,骄兵必败!"他的手指重重敲在北海城的位置,"只要我们据城死守,再断其粮道..."

刘备猛地起身,锦袍扫落案上的茶盏。滚烫的茶水在《孙子兵法》上蜿蜒,却浇不灭他眼中的斗志:"即刻派人请阎柔、齐周来青州!我要亲笔书信!"

"不过此行凶险。"田豫斟酌着说道,"骄兵悍将目中无人,须得派沉稳之士。云长、翼德要备战曹操,不如..."

"子龙去!"刘备脱口而出,脑海中浮现出赵云单骑冲阵的英姿,"常山赵子龙,浑身是胆!有他护送,定能将诸位贤才安然请来!"他抓起狼毫,墨汁飞溅间,一封言辞恳切的邀约信己跃然纸上。

窗外,北风卷着雪粒扑打窗棂,却掩不住屋内渐浓的战意。


    (http://www.quwenw.com/book/A0FDJ0-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