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学府沧桑千载韵 礼乐诗书万世基(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9章 学府沧桑千载韵 礼乐诗书万世基(二)

 

眼前又出现一座石雕牌坊,坊额上用隶书镌刻着西个字。

宇辰眯着眼,仔细辨认,念道:“文圣尼什么。”

“文圣尼父。”那人纠正道。

这位稍胖的中年男子,体态丰腴却不失儒雅,每一寸肉肉仿佛都在诉说着他生活的阅历和知识的沉淀。

他为人热情似火,只要你与他交谈,就能感受到他那无尽的热情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如同一个温暖而充实的知识宝库,随时为你打开。

“看着像‘父’字,可这‘尼父’是什么意思呢?”宇辰满脸好奇地问道。

“早在北魏时期,孝文帝元宏就赐予孔子‘文圣’这一崇高的尊号,同时用‘尼父’来表达对孔子的尊敬。这座宏伟的二道门,也就是所谓的‘仪门’,就是为了彰显孔子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非凡影响力而特意设立的。”

那人又进一步介绍道,“它不仅仅代表了历代统治者对儒家学派创始人及其经典著作的高度重视,更体现出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尊师重道、崇尚文明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北魏尊孔,文圣仪门,尼父荣光,师道尊严。”人群中一人有感而发。

宇辰将目光投向仪门的背面,只见上面赫然刻着西个大字,他自信念道:“‘道洽大同’,这回肯定没错。”

“确实如此。”那位稍胖且知识渊博的中年男子点头赞同,接着说道,“‘道洽大同’这西个字,精准地提炼出了孔子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大同’社会象征着人类梦寐以求的终极理想之境,它涵盖了和平共处、公平正义以及普遍繁荣等诸多方面。这种超越个人私利,着重强调集体福祉的思想,充分彰显了孔子对于构建一个和谐、稳定世界的宏伟愿景与卓越智慧。”

“大同理想,孔子心声,和谐愿景,道治天下。”宇辰跟着感叹道。

众人穿过仪门,眼前便出现了泮池。

泮池西周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许愿牌,上面的字迹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期许,诸如“金榜题名”“学业有成”“鱼跃龙门”“福寿满堂”“一生平安”“锦绣前程”等等。

梦瑶难掩激动,说道:“这我知道!在古代学生的入学仪式上,他们首先要换上专门的上学服装,接着举行拜笔礼,之后步入泮池,最后前往大成殿参拜孔子像,完成一系列师生礼拜活动。”

“给你录着呢。”宇辰指了指另一手中的设备示意。

梦瑶神情庄重,继续补充道:“在古代,‘入泮’就是专门用来形容新生入学的。咱们脚下这座横跨泮池的桥,被称作‘文德桥’,也有人叫它‘状元桥’。依照传统习俗,只有高中状元之人,才有资格行走在桥的中间,而榜眼和探花则只能从两侧通行。”

说着,梦瑶从口袋里掏出一枚事先精心准备好的硬币,目光专注地瞄准红木板上标示着“锦绣前程”字样下方的一个小圆孔,轻轻投掷出去。

“咚!”伴随着一声清脆悦耳的声响,硬币稳稳当当地落入了目标区域。

“中了!中了......”梦瑶兴奋得欢呼起来。

众人继续沿着中轴线向前行进,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成门赫然出现在眼前。

门的上方高悬着一块牌匾,上面镌刻着的楷书字体苍劲有力,乃是集自唐代赫赫有名的书法家欧阳询之字。

两侧的抱柱楹联写着“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参天地功炳星辰”,短短十六字,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孔子深邃思想与高尚品德的高度赞誉。

“这大成门啊,又被称作‘戟门’。‘戟’可是一种历史相当悠久的冷兵器,它的结构颇为独特,长柄的顶端不仅装有锋利无比的枪尖,还配有弯月形状的侧刃,这种设计让它既能用于刺击,又能够挥砍。”

那位知识渊博的中年男子主动解释道,“而在咱们这神圣之地,‘戟’则被赋予了守护的象征意义。大成门就如同一位忠诚的卫士,牢牢守护着大成殿,使其免受外界的侵犯,堪称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门户。”

“那‘大成’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宇辰一脸好奇地问道。

“‘大成’这两个字,可是对孔子极高的评价。”这位中年男子耐心地解答,“此表述源自《孟子》中‘孔子之谓集大成’这句话。它所表达的意思是,孔子的思想广泛汇聚了众多古代圣哲的智慧精华,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也正因如此,后代的统治者才会赐予孔子‘大成至圣先师’以及‘大成至圣文宣王’等一系列无比崇高的封号。同时,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庙内的主体建筑便被命名为‘大成殿’。”

“受教了!”宇辰恍然大悟,感激地说道。

在一旁的祈福树下,密密麻麻地悬挂着数不清的小牌子,每一块牌子上都写满了他们对未来学业的美好憧憬。

小牌子上系着鲜艳亮眼的红飘带,微风轻轻一吹,红飘带随风摇曳,整个树枝就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欢快地舞动起来,仿佛在传递着孩子们纯真的愿望和殷切的期盼,承载着他们对璀璨梦想的追逐。

场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造型典雅的碑亭,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与蜕变。

梦瑶率先朝着东边走去,其他人也纷纷跟上,一同沉浸在这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的空间里,细细欣赏着周围的一切。

走进碑亭,一只巨大的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石龟映入眼帘,它背上驮着一块重达数吨的巨大石碑,就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千百年来始终坚守在此。

石龟的头部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己经变得有些斑驳,原本清晰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尤其是鼻梁和嘴巴部分,被岁月侵蚀得几乎难以辨认。

梦瑶伸出她娇嫩的手,轻轻抚摸着石雕那光滑的表面,满是好奇地问道:“这到底是什么动物呀?”

“这就是传说中的龟趺,也叫赑屃或者霸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的九子之一。”

那位学识渊博的中年男子耐心地解释道,“据说它力大无穷,特别擅长背负重物,甚至能驮得动三山五岳呢。”

听到这话,宇辰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大声说道:“啊,原来是它!在《黑神话·悟空》里也有它的身影,就在描写小西天的那部分。”

正是:学府沧桑千载韵,翰墨丹青育英华;礼乐诗书万世基,仁义道德振邦魂。


    (http://www.quwenw.com/book/IIEJCC-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