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3章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五)

 

众人转身,来到又一单元。

“这里展示的文物,”梦瑶开口介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拓跋鲜卑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北朝时期的文化遗产里,各类工艺品凭借丰富的多样性、精湛的技艺以及浓郁的地域特色,吸引了无数历史爱好者的目光。”

“都有哪些呢?”宇辰好奇地问道。

“陶瓷器、青铜器、动物陶俑以及玻璃制品,这些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几类物品。它们不仅细致呈现出拓跋鲜卑民族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反映了该民族与其他文化交流互动的过程,从多个角度还原出北朝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梦瑶总能将博物馆里的介绍文字,饱含温度地讲述出来。

在陈列柜中,一组引人注目的骆驼俑阵,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这些泥质灰陶制成的骆驼雕像,以精湛的手工艺拼接成型,仿佛带着众人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那繁忙商队在沙漠绿洲间穿梭的壮观场景。

骆驼俑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姿态。立式的骆驼昂首挺胸,引颈长啸,仿佛正准备踏上漫长的征程,那高昂的情绪,极具鼓舞人心的力量;

卧式的则弯曲脖颈,微微侧望前方,似乎正在休憩,调整着呼吸节奏,蓄势待发。这两种姿态的骆驼俑都采用了拟人化的处理方式,使得整个制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

立姿骆驼陶俑的肩胛骨处隆起明显,象征着在强大肌肉力量支撑下的稳重步伐。驮袋状的物品捆绑在它背上,彰显出其作为重要运输工具的身份;双峰隆起如同山丘般巍峨壮观,更为其增添了几分壮丽的气势。

所有这些特征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勇敢无畏的商人,怀揣着财富梦想,带着珍稀物资,跨越千山万水,奔赴远方。

卧姿骆驼俑则显得更为悠闲自在。它们有的俯瞰大地,似在审视这片广袤的土地;有的凝视星空,仿佛在探寻宇宙的奥秘,一举一动都彰显出从容不迫的风范。

尤其是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灵动而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奥秘。

整个雕塑布局紧凑且有序,从中可以看出创作者对比例与动态平衡有着精准的把握能力。

这些骆驼俑并非仅仅是静态的艺术品,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古代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上,骆驼作为忠实的伙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们承载着货物,伴随着商队,穿梭于各国之间,有力地促进了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繁荣发展。

“如今,尽管时光如白驹过隙,岁月不断更迭,但骆驼所代表的顽强生存精神与不懈追求的信念,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勇往首前。”梦瑶感慨地说道。

“说得太好了!”宇辰不禁称赞道。

“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是沙漠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

梦瑶继续介绍,“这组北齐(550 年 - 577 年)陶质骆驼俑阵,仿佛在胡人的引领下,正行走在茫茫的沙漠之中。”

“哇,这灯太合我心意了!”宇辰兴奋地说,“这不就是现代的枝形灯嘛,但它的枝形错落有致,丝毫没有对称带来的刻板感,太好看了!”

“这个北朝(386 - 581)陶质底座的釉陶九枝灯,首径 20 厘米、高 38 厘米,造型奇特,十分可爱!”梦瑶介绍道。

梦瑶所提及的这盏北朝时期的釉陶九枝灯,的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它独特的造型与精湛的工艺,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能引领观者穿越回千年前那辉煌灿烂的历史画卷之中。

首径 20 厘米、高达 38 厘米的尺寸,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古代匠师们卓越的才华与非凡的创意。

该灯具以泥质红胎为制作材料,整体色调温暖且沉稳。暗红色釉料均匀地涂抹在器身表面,恰似夕阳余晖洒落,绚丽夺目。其顶端巧妙地设计成碗状灯盏,优雅的曲线散发着古典的美感。

更让人惊叹的是,主干上分布着八个小型盘灯,每个盘灯都由细长的曲状支杆相连固定。这些附属装置不仅增加了照明范围,还提升了视觉效果,让整座灯具兼具实用价值与观赏乐趣。

底部宽厚的圆饼状底座,则确保了灯具结构的稳定性与耐用性,方便放置在桌上或壁龛之中。

北魏时期,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高峰期之一。当时,北方民族交融加速,推动了文化多元并蓄的潮流。

这件九枝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完美地融合了传统工艺技巧与时尚审美观念。它己不再是简单的照明工具,而是时代精神风貌的反映,承载着深远的历史信息与人文情怀。

梦瑶和宇辰拾级而上,走出博物馆的大门,站在高高的殿基上,手扶石栏杆,迎着风陷入遐想。

“一千五百年前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历史,正透过这一件件珍贵文物,诉说着往昔的点点滴滴。”梦瑶感慨道。

“这些文物为我们打开了那个时代的窗口,从中我们得以窥探北朝社会的文明演进轨迹,领略北朝社会政治、文化变革的步伐。”

宇辰不禁放声说道,“我们更能感悟到,北朝留给我们的记忆,并非只有政治上的混乱与纷争,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开放、包容、自由与创新。”

两人静静地站着,沉默不语,感受着塞外的凉风轻轻拂过脸颊。

“那是什么?北魏明堂遗址陈列馆。”宇辰指着东北角问道。

“那应该是发掘出来的明堂遗迹。”梦瑶回应道,“走,过去看看。”

梦瑶和宇辰在门口穿上鞋套,踏入馆内,千年明堂遗迹就呈现在他们脚下的钢化玻璃下方。

“这玻璃应该特别结实吧。”梦瑶略带担忧地问道。

“肯定结实啊,”宇辰赶忙回应,“而且下面也没多深。”

“你看,这可是1500年前的夯土台基,还有那些瓦片……感觉1500年好像也没那么遥远,一切都近在眼前呢。”梦瑶感慨万千。

“确实不遥远,你瞧,那边是北魏城郭,还有眼前这个视频,不正展示着北魏人民的生活嘛。”宇辰一边说着,一边指向北魏平城古城模型和3D演示屏。

宇辰的话,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他们瞬间领略到时间与空间交织的独特魅力。

顺着他所指的方向,一座气势恢宏的北魏平城古都模型赫然映入眼帘,刹那间,仿佛带着他们穿越回了千年前那片繁华热闹的盛景之地。

而一旁的3D演示屏幕更是生动逼真,将北魏人民的生活情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让人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时代。

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作为北魏政权早期的首都所在地,无疑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辉煌灿烂的壮丽篇章。

眼前的古城墙高耸雄伟,宫阙重重叠叠,街道纵横交错,商铺更是鳞次栉比……

模型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致的还原。从远处眺望,城内塔楼林立,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走近一些,则能清晰观察到市民百姓忙碌劳作、嬉戏玩耍的生动场面。

此时,展厅中央的大屏幕传来一阵低沉厚重的声音:

“北魏明堂,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的生产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平城一跃成为北方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这片土地上,民族融合蔚然成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国家也随之步入鼎盛时期。明堂,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礼制建筑……一千五百年前的风云变幻与波澜壮阔的历史,虽己离我们渐行渐远,然而,时间或许能够冲淡历史的记忆,却决然无法抹去它们的辉煌与伟大。”

那浑厚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生动地还原出北魏明堂可汗大点兵的壮观场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震撼之感。

正是:归来见天子,巾帼不让须眉志;天子坐明堂,英姿飒爽展雄风。


    (http://www.quwenw.com/book/IIEJCC-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