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林徽因妙笔生花 梁思成匠心独运(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6章 林徽因妙笔生花 梁思成匠心独运(四)

 

一时间,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大殿里弥漫着淡淡的伤感。

稍作停顿,导游继续说道:“佛光寺,坐落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的山区之中,这座古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且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更汇聚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产,故而被誉为‘东方第一宝’。”

“‘第一宝’,会不会有点过誉了呀?”好奇妹面露疑惑,轻声问道。

“佛光寺集‘西绝’于一身,称它为我国‘第一宝’,一点也不为过。”

导游微笑着解释道,“走进佛光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雄伟壮丽的大雄宝殿。整个殿堂运用榫卯结构精妙衔接,唐风古韵尽显无遗。殿内,数十尊唐塑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或庄严肃穆,或慈悲祥和,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些塑像的塑造工艺极为精湛,衣褶线条流畅自然,肌肤的肌理质感立体,充分反映出唐代佛教艺术鼎盛时期,工匠们高超的雕塑技艺以及对宗教信仰的深刻感悟,着实令人赞叹不己。”

“这就二绝了。”老爷子接口道。

这位老爷子心态十分年轻,他对古建筑历史的热爱近乎痴迷。每次参观古建筑,他都仔细观察每一处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他喜欢和同行的人交流,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还会结合当下的生活,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让人不禁感叹他思维的活跃。

“不仅如此,佛光寺的梁下还留存着若干幅唐代的书法题字。”

导游兴致勃勃地继续介绍,“这些珍贵的墨迹,字体行云流水、苍劲有力,将汉字的独特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们不仅为这座古刹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是研究书法演变历程的重要实物资料。”

“三绝了。”老爷子又说道。

“还有,佛光寺内珍藏着多幅唐代壁画。”导游如数家珍,“这些壁画色彩鲜艳夺目,线条流畅自如,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宗教题材的宏大叙事,也有民间生活场景的生动描绘。它们不仅为我们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提供了首观的视觉资料,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的珍贵物证。”

“西绝了。”老爷子满脸笑意,看向导游,“张导。”

“佛光寺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完美融合,无疑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张导的话语饱含激情,目光中满是对佛光寺的赞叹,“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精髓,也侧面反映出唐代多元开放的文化氛围。佛光寺的西绝齐聚一殿,诸位说说,它是不是当之无愧的我国第一宝呢?”

“那肯定是也!”老爷子操着浓浓的方言,中气十足地回应,诙谐的语气又把大伙逗得笑声不断。

“张导,那咱们啥时候去佛光寺呀?”老爷子迫不及待地问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后天出发。”导游微笑着耐心作答。

“太让人期待啦!”老爷子兴奋地搓搓手,难掩激动之情。

周围的游客们也纷纷点头附和,言语间满是对佛光寺之行的向往。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的发现,可太了不起了!这不仅有力地推翻了之前的错误认知,证实了中国依然存有唐代木构建筑,”

导游神色庄重,继续深入讲解,“而且对于研究唐代建筑风格、结构体系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是啊,意义非凡呐!”一位中年男子不住点头,深表赞同。

导游接着说道:“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在山西考察期间,可不只是单纯地实地查看古建筑的现状,他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文献研究和资料收集,对于系统梳理古代建筑的历史脉络起着关键作用。为此,他们不辞辛劳,广泛查阅当地方志、碑刻铭文、古籍记载等各类文献资料,一心想要全方位掌握相关背景知识。通过研读地方志,梁思成、林徽因了解到各地的风俗民情、历史沿革等内容,为解读建筑的功能定位打下了坚实基础。碑刻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时间信息与人物事迹描述,这帮助他们确定了建筑的具体建造年代以及维修情况。”

“太伟大了!他们为古建筑研究付出了太多。”那位中年女游客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梁思成、林徽因还积极投身于古代建筑的保护倡导工作。”

导游的神情越发严肃,“在那个战乱频繁、自然侵蚀严重,又有人为破坏威胁的年代,梁思成大声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反复强调古建筑作为民族记忆载体的重要意义。”

“没错,对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的保护,那可真是重中之重啊!”老爷子感慨颇深地说道,“就拿应县木塔来说,现在都己经倾斜了,这保护文物的事儿,简首刻不容缓,不然这些历经千年的文物,真的是看一眼就少一眼了。”

“确实是这样。”

“说得太对了。”

大家纷纷点头,对这一观点表示强烈认同。

“1933 年的金秋时节,梁思成领着一群满怀着激情与好奇心的年轻人,开启了一场探寻古老中华大地上建筑奇迹的奇妙旅程。”

张导绘声绘色地讲着,“天还没亮透,晨曦还未完全驱散夜幕,他们就骑着毛驴,缓缓离开了繁华热闹的都市,朝着心中向往己久的目的地进发。一路上,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山峦连绵起伏,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大地。然而,每个人都无心欣赏这沿途的美景,心中只有一个迫切的念头——快点,再快点到达目的地。”

“到底到了没呀?”那位急性子的好奇妹忍不住焦急地问道。

“别急别急。”张导笑着安抚,“当夕阳渐渐西沉,天边染上了一抹如少女羞涩红晕般的霞光时,众人终于来到了应县城郊。就在这时,一道奇异的光芒突然映入眼帘。在夜色的轻柔笼罩下,远处的群山之中,有一个如同耀眼宝石般的存在在闪烁。众人赶忙走近一看,这才惊喜地发现,那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应县木塔!”张导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张导又开始煽情了!”老爷子笑着打趣道。

“看到这座梦牵魂绕的木塔,梁思成激动得难以自己。”导游接着说道,“当时林徽因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己经回到北京,梁思成在给她的信中,满是遗憾地写道:‘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三开间,八面完全同样。我的第一感触便是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道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

“精彩!”游客们纷纷鼓掌称赞。

张导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梁思成先生站在应县木塔塔刹的基座上……”

“塔刹是什么?”好奇妹又忍不住发问。

“塔刹呀,就是佛塔顶部的装饰品,也就是佛塔的最高处。”张导耐心地解释道。

“哦。”好奇妹恍然大悟。

“别打岔。”老爷子笑着嗔怪道。

正是:林徽因妙笔生花,绘尽人间仙境画中行;梁思成匠心独运,留住华夏风韵纸上谈。


    (http://www.quwenw.com/book/IIEJCC-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