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拐去是一条小巷,在这条幽静的小巷处,隐藏着一家历史悠久且名声显赫的老店铺——昭君留香。
其正门虽然不如其他商业街面上那些金碧辉煌之处那样喧嚣热闹,但却透露出一种低调奢华与文化内涵结合的独特韵味。
踏着青石板路,便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传统气息扑鼻而来。
门前那精致考究的抱鼓石,雕刻工艺精湛细腻,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古代匠人心血所凝聚的艺术精华。
大门两侧分别悬挂着一对寓意深刻、文辞优美的抱联:
上联是“琵琶一曲惊起云边秋雁飞”,形象描绘了一幅旷野之上琵琶乐声缭绕,令栖息于此的候鸟们受到震撼并随之翩翩起飞,展现出音乐艺术无穷魅力;
下联则是“老店千年叹羡塞外春光美”,传达出时间沉淀下来的历史沧桑感以及对于北方边境风光无限向往之意境。
此外,在右边另设有一扇侧门,其抱联内容更为引人入胜:
“白登征战腥雨落大同”,形象地再现了历史上无数次战火硝烟弥漫之下这片土地上所经历过的艰难岁月;
紧接着“红妆和親香风留老店”,则通过描述王昭君温婉娇俏、柔情似水的形象,寄托了人们渴望和平美好生活、祈盼战乱不再来临的深情厚望!
在老店正对面的墙壁下,静静地伫立着一对独特的拴马桩,它们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造型设计采用了胡人驭狮这一罕见题材。
只见两只石狮子形态各异,神情温和,仿佛是忠诚守护者的化身,静静等待主人归来。而驾驭它们的胡人头戴高帽,身姿挺拔、英姿飒爽,似乎随时准备迎接远方旅人的到来。
旁边镶嵌于石墙上的牌铭详细介绍了解这个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原来这对拴马桩不仅展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之美,还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古代丝绸之路繁荣时期,大量商队穿越沙漠戈壁到达中原腹地进行贸易往来,其中不乏来自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商人及使者。
他们带来了各种珍稀物品与先进技艺,并与当地人民建立了密切联系,促进了双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文互动交流。
“宇辰,上视频。”梦瑶说。
“好嘞!”宇辰爽快答应。
“在北方辽阔的黄土高原上,有一种独特而充满艺术魅力的石刻工艺品——拴马桩。”梦瑶又进入了状态,“这些古老的石雕不仅是北方地区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见证,更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结晶。”
是啊!千百年来,大同便是马上民族聚居之所,诸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部落相继在此留下了自己鲜明烙印。
“随着岁月流转,原本简单实用的木制或铁质拴马桩逐渐演变成为具有高度装饰性和象征意味的艺术品。”梦瑶说。
拴马桩最初只是用于固定马匹以防止其随意奔跑或被盗走,但在后来却融入了更多精神层面的需求:炫耀权势地位、展示个人财富、祈求吉祥安康、增强家园安全感……
“每当走进一座庭院大门前,就会发现矗立着一对精美绝伦、造型各异的石雕‘守卫’,宛如两位忠诚侍卫般守护着宅邸内外平安宁静。”梦瑶动情地说,“这些拴马桩还承载着浓厚乡土情怀与美学价值,被誉为‘百姓人家的华表’。”
大同拴马桩采用当地优质石材精心雕刻而成,表面纹理清晰细腻、图案繁复精细,既有雄浑大气之态亦不失雅致秀美之韵。
拴马桩石雕艺术不仅展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共谋发展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桥梁纽带,激发着无数后来者对于这份宝贵遗产保护传承意识。
“今天,当我们漫步于街头巷尾,仍能看到这样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千载岁月依旧闪耀光彩!”梦瑶说,“拴马桩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宇辰挑起大拇指称赞。
“拴马桩外观设计遵循‘天圆地方’ 理念,巧妙地将自然界最根本的两种几何形状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梦瑶继续说,“这种设计理念源自古人对于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认识和尊重,寓意着世界万物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继续?”宇辰问。
梦瑶点点头说:“柱头部分无疑是整座拴马桩石雕最为吸引眼球之处,经过匠人们精心雕琢后,呈现出一系列令人赞叹不己的汉唐遗风特征。尽管历经千百载风雨侵蚀,但那份拙朴而诙谐的艺术魅力依然历久弥新,让观者无不为之倾倒……”
看着梦瑶好像忘了词,宇辰指了指狮子。
“……在众多拴马柱雕像中,动物形象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尤以狮子、猴、象三者最为常见。”梦瑶说,“狮子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圣而威严的存在,享有‘万兽之王’美誉,在佛教教义中同样占据举足轻重位置。”
宇辰点头称赞。
“猴子与大象也常出现在拴马柱石雕上,它们各有特殊含义。”梦瑶说,“猴子通常代表智慧灵巧、聪明伶俐;而大象则象征力量庞大、忠诚可靠。这两种动物往往被寄予深厚祝福和期许,希望住宅主人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
“好!”宇辰说。
“还有,”梦瑶说,“拴马桩还有‘马上封侯’,寓意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的梦想。也有‘大寿桃’的造型特别受青睐,旨在祈愿家族成员能够享受到长久安康、幸福快乐的生活。”
“好!”宇辰鼓起掌来。
正是:白登征战腥雨落大同,山川染血英魂泣,刀光剑影昭示乱世烽烟;红妆和亲香风留老店,歌舞升平花前月下,温柔乡里演绎儿女情长。
(http://www.quwenw.com/book/IIEJCC-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