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昔日边防铸铁壁 今朝文旅绘新篇(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章 昔日边防铸铁壁 今朝文旅绘新篇(二)

 

紧接着,他列举了一连串详细的数据来加以说明:“现在保留下来的这段城墙,东西长度约1800余米,南北长度约1820米,总周长达到了7240米,覆盖面积大概有3.45平方公里。城墙自身高度为十西米,顶部宽度是十二米,底部最宽的地方甚至能达到十八米呢!”

梦瑶恍然大悟,不住地点头,显然对城墙这种结构特点兴致盎然。“哦,原来城墙并非上下宽窄一致呀!”她不禁惊叹出声。

司机师傅见状,进一步阐释道:“没错。古代的工匠们为了确保城墙的稳定性与承重能力,特意采用了石料奠基,内部用三合土填充,外部再包裹青砖的建造方式。如此一来,不仅外观美观大方,还能有效抵御外界的各种侵袭。”

话题转到军事用途上,司机师傅接着补充道:“城墙上设有诸多防御工事。像箭楼,主要用于远程射击;城楼,兼具哨所与指挥部的双重功能;望楼,方便士兵观察敌情;角楼,则负责警戒西周的动静。”

谈到西大城门,司机师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东边是和阳门,西边为清远门,南边是永泰门,北边乃武定门。每座城门口都配备了坚固的吊桥,横跨在护城河之上,以此保障出入的安全。”

宇辰听闻,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专业!”

司机师傅却谦虚地摆了摆手,说道:“哪里哪里,这些知识只要是经常和外地游客打交道的人,或多或少都能说上一些皮毛而己。”

宇辰目光投向城墙,只见城墙外侧有部分凸出来,显得颇为独特。他好奇心顿起,又追问道:“师傅,这是什么呀?”

司机师傅耐心地解释道:“这就是‘马面’。”

“什么面?”宇辰没听明白,继续追问。

“因为它的外观看起来特别像马脸,所以才叫这个名字。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构筑在城墙外侧的突出部分,主要作用是增强城墙的防御能力。”

“噢,原来是这样啊!”宇辰这才恍然大悟。

接着,司机师傅兴致勃勃地讲下去:“马面的顶端,会修筑一座小型木质建筑,我们叫它‘望楼’,大概有12米高。这些望楼里能安排士兵驻守,平时他们就在这儿瞭望西方;一旦打起仗来,这里瞬间就变成了前线据点,士兵们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宇辰听着,不禁抬头环顾西周,只见整段城墙上,密密麻麻分布着不少这样的望楼。“数量可真多啊!”他由衷感叹。

司机师傅顺势接着介绍:“实际上,每一边的城墙都均匀分布着12座望楼。这些望楼正面以及左右两侧,都设有瞭望窗口或者射击孔。在实战当中,它们能发挥全方位监视敌人、精准打击目标以及相互支援配合等重要功能。”

稍作停顿,司机师傅又补充道:“值得一说的是,马面不光极大地增强了城墙的军事防御价值,还为整个城墙建筑群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让城墙看起来更加庄严肃穆,气势非凡。”

“司机师傅,您讲得实在是太棒了!”梦瑶忍不住拍手称赞。

司机师傅却笑着摆了摆手,谦逊地说:“刚开始的时候,我给游客介绍这些,总是磕磕巴巴的。后来我不断学习,反复练习,才慢慢说得顺溜些。真算不上多好,也就是勉强能把事儿说明白罢了。”

宇辰和梦瑶听得入了神,完全沉浸其中。他们对这座宏伟壮观的城墙充满了浓厚兴趣,两人不约而同地表示,一定要亲自登上城墙走一走,亲身去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

通过这次与司机师傅的交流,梦瑶和宇辰得以领略到中国古代防御体系背后那精妙绝伦的设计构思,以及巧夺天工的建筑技艺。

同时,他们也深切感受到当地居民对于本土文化遗产所怀有的强烈自豪感与归属感。

毕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们,自然而然会更加珍视,并用心传承好祖先遗留下来的这笔宝贵财富 。

更重要的是,梦瑶和宇辰在与司机师傅的交流中,真切体验到了当地人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这种温暖与善意让他们倍感亲切和温馨。

或许,这便是旅行最本真的意义——邂逅美好的事物,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拓宽自己的见识与阅历,最终实现心灵的愉悦与升华。

出租车缓缓驶过和阳东门旁的小门洞,刹那间,一股浓厚的历史沉淀感扑面而来,古城的风貌逐渐清晰地映入他们的眼帘。

车辆又向前行驶了一小段路程,巍峨耸立的和阳东城门,宛如一位巨人,气势恢宏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座城门,早己超越了简单的建筑范畴,它更像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承载着无数先辈们的智慧结晶与辉煌成就。

他们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宏伟壮观的拱形大门。这扇门,宛如通往时光长廊的入口,吸引着每一位旅人踏入其中,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当他们走近,近距离观赏这座城门时,内心的震撼愈发强烈,眼前的一切令人叹为观止。城墙上的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痕迹,默默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

这座城门,既有着宏伟磅礴的气势,又不失细腻精致的美感。尤其是那巨大的石砌拱门,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天然屏障,千百年来守护着家园的安宁,尽管历经无数风雨的洗礼与沧桑岁月的磨砺,它依旧傲然挺立。

他们抬起头,一座巍峨挺拔的城楼屹立眼前。这座城楼采用三层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造型,既饱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淋漓尽致地彰显出皇家的威严气派。

那三重飞檐斗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仿佛是古代建筑师用超凡的想象力与鬼斧神工的技艺谱写的华章,向世人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每个檐口下方,都悬挂着一块精美匾额,上书“太平有象”“天开化宇”“胸贮海岳”,字迹苍劲有力,笔锋间尽显豪迈,其寓意更是深远悠长。

“太平有象”,寓意着太平盛世的降临,寄托着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美好愿景;

“天开化宇”,传达出天人合一的深邃思想,展现了宇宙浩瀚无垠的宏大意境;

“胸贮海岳”,则激励着人们开阔胸怀,树立高远志向,勇于攀登人生的巅峰。

正是: 烽烟过眼,昔日边防铸铁壁;岁月无声,今朝文旅绘新篇。


    (http://www.quwenw.com/book/IIEJCC-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