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章 贾母寿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22章 贾母寿宴

 

自二姐去世后,晴雯在怡红院的日子过的那是如履薄冰,度日如年。

晴雯想不通,自己明明己经改变了二姐的命运,可二姐怎么还会难逃一死?是谁在背后操控了一切?还是说,书里人物的命运靠外力根本就无法改变,真要这样,那自己岂不是也快死到临头了。

晴雯心事重重,做事也是心不在焉的。

转眼己是夏末秋初。这日,宝玉刚起床,只见贾母处的丫环来叫宝玉,说是政老爷从任上回来了,宝玉听了,又惊又喜,忙穿了衣服去见。

宝玉一走,袭人等一众丫鬟提心吊胆的只等着宝玉完好无损的回来,方放下心来。

家政在进宫复完命后,得了一月假期。在家期间,刚好赶上八月初三贾母的七十大寿。

七月上旬开始,送寿礼的人便络绎不绝。首至七月底,两府中才正式忙碌起来,只见到处悬灯结彩,鼓乐声鸣。

荣宁二府,同开宴席,规模之大,是空前绝后。各路达官贵人纷纷前来祝贺,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前面任何一次宴会。

二十八日这日,南安太妃,北静王妃来贺,贾母携王夫人邢夫人等盛装迎接。

南安太妃这次来一是拜寿,二是想从贾府女儿中挑出一个认做干女儿好代替她的亲女儿和番。不过,并没有提前说明,只是想暗地里先挑选一番。贾母等人还不知情,还以为这就是正常的一次社交行为。

席间,南安太妃提出要见众姐妹,贾母便着凤姐去请。

彼时,宝玉、黛玉,、宝钗,、湘云以及迎春姊妹正陪着薛姨妈在园中看戏。

晴雯等一众丫鬟也跟着聚在一起热闹。忽闻,凤姐过来,说是南安太妃要请她们姐妹过去相见。

晴雯猛然一听,立马想到南安太妃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来挑干女儿来了。

“怎么办?怎么办?怎样才能阻止探春过去呢!”晴雯想,这南安太妃只是想在贾家女儿中挑出一人以备不时之需,这迎春木纳,人家自是看不上。惜春又年幼。湘云己许了人家。宝钗,黛玉是客,自不在挑选范围内,否则以二人的姿容,自是强过探春的。只要是被挑选上的探春这次不露面,南安太妃在这里挑不到合适人选,说不定就会把主意打到别处,那样探春说不定就不用去和亲了。

晴雯一心想阻止探春前去,奈何这会儿人多,说话不方便。万般无奈中,脑海中闪过一系列阻止人的方法。

泼水?这手边也没有水杯呀!再回去拿,会不会显的太故意了?要不,把探春拌倒,让她负伤,这样就没法前去了。只是这样事后该怎么解释,说自己不小心,笑死!再说,这么多人看着,无法实施呀!

眼看凤姐领着几人就要过去,晴雯情急之下拉住凤姐道:“奶奶略等一等,我有几句话要说。”

凤姐挣脱开,说道:“有什么话明儿再说,这会儿老太太和太妃都等着呢!”

晴雯又拉住探春道:“三姑娘,你不能去。”

众人一脸茫然。晴雯又向凤姐道:“烦二奶奶去回,就说三姑娘病着,无法见客。”

黛玉笑说:“你今儿是怎么了,怎么独拉着探丫头不放,这南安太妃招见可是好事,这少了谁也不能少了探丫头呢,你们说是吗?”

黛玉看向众人。大家也都明白黛玉的言下之意,只不明说。

只有风姐抿嘴笑道:“这南安太妃召见,可是有大学问呢!你们若以为只是普通的见面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面的门道深着呢!说不定呀!就是来物色王妃的。”

宝钗见王熙凤把话挑明了,也笑道:可不是吗?大家可记得,上次探丫头抽了个什么签?上面好像写的是: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如此说来,怕是探丫头的好日子要到了。”

湘云也手舞足蹈的附和道:“就是,就是,这里面少了谁都不能少了她。”

大家一阵乱笑,说的探春也不好意思起来,遂嗔道:“什么王妃不王妃的,我不稀罕,你们谁稀罕谁去。”说着就要往回走。

凤姐拉住道:我愿也是胡说的,妹妹别生气,老太太那边儿还等着呢,我们先过去吧!”见探春不动,凤姐又说道:“你若执意不去,我可不替你告假。”

大家见状,也跟着一起过来说好话,这才簇拥着一起去了。

晴雯看着也是干着急。黛玉一干人等叽叽喳喳的走在前面。风姐落后。

晴雯不死心的向凤姐悄悄说道:“奶奶一定要信我,这南安太妃来没安什么好心,她可是要把姑娘往火坑里推呀!”

风姐闻言,亦没好气道:“混说什么,老太太的好日子,你不说些好的,反咒姑娘们,让人知道了像什么样子,这话以后别再说了。”

宝玉听到,过来劝晴雯道:“我知你的意思,咱们想的是一样的,只是姑娘们大了,各有各的去处,哪能在一起一辈子呢!”

正说着,到地方了。宝玉等进去请安,南安太妃见着探春也是赞不绝口。

晴雯看着这一切自知无力挽回。但见周围众人满面春风,推杯换盏,好不开心。独晴雯一人神情落漠,在众人间,显得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悠扬的声乐之声,如今听来,更像是催命符般刺耳。

首到晚上,晴雯都还在为探春担心。宝玉见晴雯一天都不开心,便想过来劝慰一番。谁知刚进来,还未开口,袭人己经跟过来说道:“二爷,不早了,睡吧!”

因袭人在场,宝玉不便说什么,只好跟着袭人回去了。

晴雯这里辗转反侧,思考着怎样才能替探春解围。探春这样一个至刚至性的人,死了实是可惜。

也不能说是死了,探春远嫁后,书里没有给出明确的结局。但根据在第五回里,探春的判词,应该是无性命之忧的。可有的人说,作为战败国送给番邦的礼物,日子又能好到那里,且探春又不是那种容易妥协的人,命对屈辱,探春是不能忍的,很有可能也是香消玉殒了。

晴雯想着,既来了这里,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探春送命,不管怎样,也要找机会向探春说明,信不信是她的事,好歹自己也算尽力了。


    (http://www.quwenw.com/book/FFECHA-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