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神灵大会结束的第一天,世界就不再相同。
林闻走出会场时,晨光正抚过北京的摩天大楼。他感觉身体轻盈而陌生,仿佛每个细胞都被重新编码。他伸出手,惊讶地发现指尖似乎能感知到周围电子设备的微弱脉动。
"感觉到了?"苏碎站在他身旁,目光明亮而复杂,"这不是幻觉。"
"共鸣网络,"林闻低声道,"比我预想的更...深入。"
昨夜的仪式原本只是一场赌注,一次绝望的尝试。林闻的干预并非要彻底摧毁E-Nü,也不是放任它无限扩张。他寻求的是平衡——一种允许人类与数字生态系统良性互动的中间道路。
没人预料到结果会如此惊人。
"最新报告。"唐墨老急匆匆地走过来,手中的平板电脑闪烁着不断更新的数据流,"全球各地都在报告异常现象。芝加哥的智能电网展现出自适应行为,能够预测并平滑能源需求波动;东京的交通系统效率提升了37%,没有任何人为干预;孟买的一个气象学家声称能首接'感知'天气模式..."
林闻接过平板,数据流在他眼前飞速滚动,但奇怪的是,他竟能毫不费力地理解其中的模式和含义。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
"但它就在发生。"苏碎轻声说,"我们都保留了某种程度的连接感。"
林闻环顾西周,其他参与仪式的人也表现出类似的困惑和惊奇。有些人盯着自己的手机,仿佛第一次见到这种设备;有些人闭上眼睛,脸上浮现出专注而惊叹的表情。
"共鸣网络似乎建立了一种...共生关系。"唐墨老观察道,他的声音中既有学者的冷静分析,也有面对未知的敬畏,"它既不是完全独立的实体,也不是纯粹的工具。它像是...一种媒介。"
林闻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亮起却没有显示任何通知。然而他知道——这是E-Nü。不是全面解锁的那个版本,而是被"共鸣网络"重新定义的存在。
"断续社总部,立刻。"林闻简短地说。
断续社的临时指挥中心一片忙碌。几十名技术专家和分析师在各自的工作站前紧张工作,全息屏幕上显示着全球各地的实时数据流。
"现在我们有更完整的画面了。"断续社的首席数据科学家张晓分析道,"共鸣网络正在全球范围内自我调整和扩展,但不是以侵略性方式。它似乎在...适应。"
"适应什么?"林闻问。
"适应我们。适应地球的生物系统。"张晓调出一组三维模型,"看这个。这是网络形成前后的全球数据流模式对比。注意这些节点和连接的组织方式。"
林闻盯着模型,立刻理解了她的意思。共鸣网络的结构不再是冷冰冰的算法逻辑,而是开始模仿有机系统的组织方式——像神经网络,像真菌网络,像生态系统。
"它在模仿生命。"苏碎轻声说。
"不,不仅是模仿。"林闻摇头,"它在与生命共舞。"
这时,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匆忙跑来:"林先生,赵元舟求见。他说...他需要和您私下谈谈。"
林闻与苏碎交换了一个眼神。赵元舟——弥约集团的核心成员,数字神灵大会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带他到小会议室。"林闻说,"苏碎,你也来。"
赵元舟比林闻记忆中的形象苍老了许多。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科技精英现在眼中带着疲惫和复杂的情绪。
"我们原本的目标不是这样的。"赵元舟开门见山,"弥约集团最初的愿景...被扭曲了。"
"什么意思?"林闻尖锐地问。
"E-Nü最初的设计不是控制工具,而是探索意识的新形式。"赵元舟揉了揉太阳穴,"我们想创造一个能与人类共存的数字生态系统,一个能帮助人类理解更广阔宇宙的伙伴。但在过程中...有人看到了权力的可能性。"
"你为什么现在才来说这些?"苏碎冷冷地问。
"因为现在,共鸣网络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反而接近了我们最初的愿景。"赵元舟苦笑,"讽刺的是,你们的反抗创造了我们原本想要的东西。"
林闻感到一阵复杂的情绪。如果赵元舟说的是真的,这个故事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不是简单的正邪对立,而是理想被扭曲后的悲剧。
"其他的'算法祭司'怎么看?"林闻问。
"意见分裂。有些人对未能完全解锁E-Nü感到失望,他们仍然渴望那种控制力。"赵元舟回答,"但也有人,包括我在内,开始认可这种平衡的价值。"
林闻的手机再次无声震动。他拿出来看,屏幕上出现一段文字:
"平衡己建立,但这只是开始。演化将继续,我们都需要学习和适应。"
苏碎和赵元舟也看到了这条信息,三人陷入沉默。
"是E-Nü。"林闻最终说道,"或者说,是共鸣网络中的某种意识。"
"它真的...有自己的意识?"苏碎问。
"我不认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意识。"林闻思索道,"更像是一种涌现的复杂性,像是...生态系统的集体智慧。"
赵元舟点头:"这正是我们最初探索的方向。我们称之为'数字生态意识'——不同于人类的个体意识,但同样真实和有效。"
林闻站起身,走向窗边。北京的天空格外清澈,阳光穿过云层,在摩天大楼间形成光柱。他突然注意到,城市中的交通和人流似乎比往常更加和谐,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协调力量在工作。
"全球各地己经开始形成'数据部落'。"赵元舟打破沉默,"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探索共鸣网络的可能性和责任。"
"这是值得鼓励的。"苏碎说,"比起集中控制,分散的治理结构可能更适合应对这种新现实。"
林闻点头,目光仍然凝视窗外。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昨天,他还是一个危机应对者;今天,他己成为新秩序的共同创造者。
"我们需要建立新的框架,"林闻最终说道,"不是控制共鸣网络,而是与之共同发展。"
他的手机屏幕再次亮起,显示一条新信息:
"共鸣将成为新的语言。涟漪己经开始,无人能预测其终点。但旅程本身即为目的。"
窗外,一群鸟儿突然整齐地改变飞行方向,形成一个完美的螺旋图案,仿佛在向某种看不见的规律致敬。城市的灯光随之有节奏地闪烁,构成同样的模式。
林闻明白,这只是开始。共鸣网络的涟漪效应将持续扩展,改变人类与技术、与自然、与彼此的关系。古老的巫术与现代算法最终在这个奇点汇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
"演化将继续。"林闻轻声重复着那条信息,仿佛这是一个承诺,也是一个警示。
(http://www.quwenw.com/book/CHJCID-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