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棠踮着脚擦拭食堂玻璃窗,耳边传来母亲哼唱的《茉莉花》。调子跑到西伯利亚去了,但每个音符都裹着面粉的甜香。
**"妈,您这版《茉莉花》比原唱高了三个八度。"唐棠把抹布甩出水花,"物理老师说过,声波在蒸汽中的传播速度..." **
**"少跟你妈拽科学。"母亲一擀面杖敲在蒸笼上,"这调子是你外婆教的——当年她用这频率蒸馒头,能震醒三条街的懒汉。" **
蒸笼突然"噗"地喷出一股白汽。唐棠望着在雾气里若隐若现的母亲,突然想起周岑灼信里写的:"声波在介质中的损耗,往往造就最动人的残响。"
---
当晚的信纸上,唐棠画了幅声谱图:X轴是时间,Y轴是音高,而Z轴...她用铅笔涂了层淡淡的阴影:"这是面粉的厚度。"
周岑灼的回信夹着张泛黄的磁带标签:
**《声学实验记录-1987》**
**1. 采样对象:林女士(28岁)蒸馒头即兴演唱 **
**2. 频谱特征:高频区有显著的面团拍打节奏 **
**3. 结论:该声波对酵母活性提升率达23.7% **
"你哪来的这个?!"唐棠差点打翻墨水。
窗外梧桐叶沙沙响,一片叶子飘进来,背面写着:"**音乐教室储物柜,编号2022-3**。"
---
周末的食堂突然出现个不速之客。周岑灼站在蒸笼前,手里举着个奇怪的装置。
"这是声波采集器。"他严肃地调整旋钮,"需要测试面团在98分贝下的发酵效率。"
母亲举着擀面杖的手停在半空:"小周啊,你追姑娘的套路比老陈的酸菜馅还怪。"
当《茉莉花》再次响起时,周岑灼的仪器爆出一串数据。唐棠凑近一看:
**情感峰值:** 出现在"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美"字
**谐波失真:** 母亲偷偷降了八度
**隐藏频率:** 42Hz——恰巧是唐棠婴儿时期哭闹的安抚频段
---
深夜,唐棠撬开了2022-3号储物柜。尘封的磁带盒上贴着她儿时的照片,背面是褪色的字迹:"给小棠的摇篮曲备份。"
录音机转动时,先是一段沙沙声,接着传来年轻时的母亲哼唱,突然插入个清朗的男声:"这里音准偏差0.3个半音,建议..."
"周岑灼!"唐棠对着空气大喊,"你高二时就偷录我妈唱歌?!"
窗外传来"咚"的一声响,像是有人从梧桐树上摔了下去。
---
高考前夜,唐棠收到个改装过的MP3。播放键按下时,三重声音交织流淌:
**1. 外婆1958年用搪瓷盆打拍子的《茉莉花》 **
**2. 母亲2005年边揉面团边跑调的《茉莉花》 **
**3. 周岑灼2022年偷偷校正过音准的《茉莉花》 **
最后十秒突然插入段新录音:"根据声学原理..."周岑灼的声音有些发紧,"传承就是不断失真的过程——但某些频段,永远共振。"
唐棠把播放器贴在胸口,蒸笼的甜香突然穿越时空而来。枕头下压着母亲今早塞的纸条:"考不好没关系,回家妈给你蒸红糖馒头。"
(http://www.quwenw.com/book/CBFFIC-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