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背叛者的债务(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章 背叛者的债务(1)

 

第1节:纸上的自由

窗外是破晓前的灰蓝,城市像一头尚未完全醒来的兽,钢筋水泥的骨架上挂满昨夜未干的雨痕。

快递员宋阳站在33层楼顶边缘,脚尖几乎越过防护栏。他身上的工作服湿透了,手还死死拽着一份塑封文件袋,里面那纸质合同被捏得起了褶。他看着天色慢慢发白,像看着一封没有收件人的信。

“你不用害怕的,我们可以谈谈。”一个声音从他身后响起。

李萍穿着便衣,神情克制而温和,手中没有对讲机,没有手机,只拿着一瓶水。她慢慢靠近,目光却紧紧落在那份文件袋上。

“你……你别过来。”宋阳喉咙发哑,“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这份协议是我唯一能‘自由’的方式了。”

李萍停下脚步,“他们说你只要签下这份‘代偿协议’,他们就能帮你清掉旧债,对吧?”

宋阳的眼眶一红,“我妈看病欠了七万,他们给我十万,说帮我代偿、重整信用。可每个月我还的钱连利息都不够……我换了三个城市送快递,还是追上来了。说我欠的是‘循环债’,这辈子还不完了。”

他手指一松,那份协议从楼顶飘落,像一只失群的鸟。

李萍疾步冲前一步,一把拽住他胳膊。他没有挣扎,只低头喃喃:“我本来……只是想还清账。”

……

几个小时后,李萍坐在“心镜”团队的临时调查点,面对这份厚厚的“协议影印件”沉默良久。

“代偿贷,又是这个词。”技术员熊子啃着冰冷的包子,打着哈欠,“这套协议一共有23页,所有法律术语都写得滴水不漏——看上去合法,实际全是陷阱。”

“滚动式偿还,叠加式利率,追索权委托授权,还搭配一个所谓‘信用重建计划’。谁设计的这些合同,就不是冲着清债去的。”主角的声音从角落响起。他站在窗边,指间夹着一杯咖啡,却没有喝。

“他签的时候应该不懂什么叫‘资金池抵押’,也没意识到这份合同里写着‘自动续贷且不可拒绝’。这是一个金融监牢。”李萍冷冷说。

“更残忍的是,合同最后那页,写了一句:‘此协议签署人自愿放弃因任何后果而追究代理公司责任的权利’。”熊子翻着资料,“自愿啊,真是好听。”

主角终于转过身,语气平静而危险:“这不是债,是诅咒。他们提供的不是救命的绳索,是精心伪装过的绞索。”

李萍站起身,目光如刀,“我要查出这帮人的真实身份。他们躲在合法公司、合法协议的外皮之下,以道德与法律的名义掠夺最无力反抗的人。”

“宋阳的事,我来负责。”她顿了顿,又低声补了一句,“他现在还在医院,被判定为轻度抑郁并伴有应激障碍。现在唯一愿意见的人是我。”

主角看着她,没说什么,只递给她一张干净的便签纸,上面写着两个字:

“天衡。”

李萍一怔。

“你己经查到幕后公司了?”她低声。

主角淡淡道:“这家公司我们三年前见过一次,它消失了两次,换了三个注册壳。但结构没变:合同设计师是同一个人,代码痕迹相似,操作手法也一样。”

他停顿了一下,轻声道:“是时候,跟他们再见一面了。”

第2节:代理清算人

“天衡金融”,一家注册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公司,官网上贴满了诸如“为弱势人群重建信用”“无抵押也能清账”“一对一清偿顾问服务”的广告语,页面设计干净清爽,配图是一位微笑着的中年男子递出合同,背景是蓝天白云和阳光下的老百姓。

“如果不是知道这是个骗局,我可能都忍不住想点进去试试。”熊子盯着电脑屏幕,啧啧感慨。

“别小看这个页面。”主角站在他身后,目光盯住一排灰色字体,“你看到右下角这个‘在线顾问’模块了吗?”

“有问题?”李萍凑上前。

“我们模拟了受害者身份尝试申请代偿服务,对话数据记录在这。”熊子切出后台,屏幕上浮现出一段聊天记录:

用户:我现在负债10万,有信用卡逾期,能帮我吗?

顾问:您好,欢迎使用天衡清偿服务。您的信用状况属于C级风险,我们建议您使用‘滚动清偿服务’,只需缴纳首期管理费1万元,即可由我们代为偿还2万元逾期款项,并在您名下建立信用资产账户。

“建立信用资产账户?”李萍皱眉,“什么意思?”

“空壳。”主角冷静答道,“他们建立一个虚拟账户,通过内部资金流转制造‘偿还’的假象,让银行以为欠款己还清,实际上是天衡金融从另一个‘轮替用户’那里拿钱填窟窿,顺便再给你加上管理费、风险补偿金和账户维护费。”

“资金在他们系统里不停循环,每转一圈债务就涨一轮。”熊子点开一个图表,“我们分析了十个受害者的‘代偿路径’后,建了一张债务关系网络图。结论是:他们用新客户的钱还老客户的账,形式上合法,实质是典型的庞氏结构。”

屏幕上一张关系网图浮现出来,线条盘根错节,像极了某种肿瘤的毛细血管结构。

“最恶心的是,”熊子补充,“他们甚至设计了一个叫‘代理清算人’的职业身份,在合同里明确写明:一旦客户违约,由清算人接手其名下虚拟资产,并可‘自由处置其对等资产权利’。”

李萍看着这些术语,冷笑:“所以客户一旦付不起钱,这个‘代理清算人’就可以变成合法债主,继续追债?”

“而且是以法律的名义。”主角将一份内部流出的合同副本摊开,“这份文本里还有一项更精妙的条款:客户不得主动撤销代理清算授权,除非偿清全部债务,包括利滚利部分、信用维护费用和法律咨询费。”

“这不是协议,”李萍低声,“这是死亡通知书。”

他们沉默片刻。

“这些合同都是谁设计的?”她开口问。

“名字是化名,但电子签名不假。”熊子拉出一个身份档案,“吴震,前证券公司合规部员工,精通法律文本伪装技术。我们查到他名下曾注册一家‘合同优化咨询公司’,业务范围正好包含‘个人债务协议设计’。”

“还有其他线索吗?”主角目光冷静如水。

“我们截获了一封吴震发出的内部邮件,他正计划推出一项新业务,叫‘代理资产打包计划’。”熊子敲出一段文字,“意思是,把这些虚拟债务打包转让给一家外部收账公司,由他们来暴力催收。”

“什么意思?”李萍皱眉。

主角看着那封邮件,缓缓开口:“这不是金融创新,而是高利贷的‘合法化外包’。他们要开始清算旧客户了。”

他抬起头,神色前所未有的冷:

“他们打算杀人灭口,只是不用刀。”

李萍紧握拳头,“我们不能再等了,必须让他们以为找到了更大的猎物。”

主角淡淡点头。

“那就……给他们设计一个‘超级大客户’。”

第3节:浮利计划

“你只要签个字,信用就能重生。”

“别怕逾期,我们来替你还债。”

“只需一点手续费,你就能脱离负债人生。”

手机屏幕里,那个笑容温柔、语气笃定的“债务重塑顾问”正对着镜头轻声诱导。画面背景是布景精致的首播间,墙面贴着励志标语,桌上放着几本《年轻人的财富逆袭指南》与《信用的力量》之类的伪成功学书籍。视频下方弹幕飞速滚动,仿佛真有无数人正在留言感谢,诉说自己的“翻身奇迹”。

而事实上,这一切不过是浮利计划的幻影。

李萍坐在会议室内,看着墙上大屏幕中滚动播放的视频,沉默许久,问道:“这是真人吗?我总感觉她像AI合成的。”

“混合的。”熊子答道,“人脸数据是真人,但声音做了处理,加了情绪引导插件,部分语句用语音克隆生成,统一剪辑后套入不同模板进行批量投放。”

“这些广告的主频投放在哪些平台?”主角问。

“短视频平台居多,尤其是某些二线网红活跃区,还有几家打着‘草根翻身’旗号的首播APP,用户画像普遍为负债青年、信用低评分群体、小微经营户,他们是团伙眼中的‘优质猎物’。”熊子说着,调出一组数据,“这里是他们投放行为和用户转化率的比对图。”

一张可怕的曲线浮现出来——点击率高达16%,转化率居然超过5%,在金融广告里,这几乎是天文数字。

“点进去之后,用户会被引导下载一个App。”熊子继续解释,“表面上是代偿申请平台,实则在后台记录用户通讯录、定位、财务App访问记录,甚至窃取他们在其他借贷平台上的身份信息——一旦用户提供授权,他们就完全失去了债务的主导权。”

“等于把整个人生都交出去了。”李萍冷冷说。

“这个App叫什么名字?”主角突然发问。

“‘浮利’。”熊子点开软件模拟界面,页面UI异常干净,首页是大大的slogan:“让你重拾生活的尊严。”

“可笑。”李萍摇头,“这些人根本没想让你重拾什么,只想把你拴在他们设的链子上。”

“这是他们所谓的‘浮利计划’的核心。”主角低声说,“浮,是虚假的收益感,利,是对人生的侵蚀。他们制造出一种轻盈的、可掌控的偿债幻觉,让人不知不觉沦为商品。”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桌上的一叠纸页,“我们手上己经有了30名实名受害者的证词,足以构成初步证据。但我们需要的,不是曝光他们的表象,而是撕裂他们运作链条的心脏。”

“我们必须让他们自己暴露‘控制者’的身份。”李萍轻声说。

“而最快的方式,”主角转身打开手机,点开那个熟悉的首播APP,“是让‘浮利计划’找到他们最想控制的那种人。”

“谁?”熊子不解。

主角嘴角浮现一抹意味不明的微笑:“一个濒临破产,又背负网贷数十万,刚被追债公司曝光在网络上的首播女主播——当然,是我们虚构出来的。”

李萍反应迅速:“你要设个局,让他们主动上钩?”

“正是。”主角点开伪造资料的界面,“身份、背景、债务信息、银行流水、社交轨迹,我们统统造好了——这个‘主播’,叫温悦,25岁,一夜之间从粉丝十万跌落谷底,信用破产,正在被债务压垮。”

熊子若有所思:“浮利计划一定会盯上这种人。”

“是的。”主角语气沉静,“因为这正是他们最喜欢的猎物——心怀希望、濒临绝望,还拥有一定影响力。”

李萍深吸一口气,“那我们就给他们送上一场完美的代偿骗局。”

“这一次,我们做局,让骗子信局。”

第4节:二次签约

“你只需要签一次字,就能获得更多宽限。”

这是“浮利计划”团队客服的常用话术,语气温和得像在递上一杯温水。但主角清楚,这其实是一道毒药——而且是一次比一次致命的毒药。

李萍坐在“温悦”的首播间后台,看着屏幕上一份新生成的电子合同。温悦,这个由主角团队虚构的“负债主播”,正处于“再签一次就能喘口气”的节点。对方团队果然顺势而来,发送了一份“展期服务协议”。

“这就是他们的‘二次签约’。”熊子皱眉,“每当用户快要还不起钱,他们就主动‘体恤’客户,送上一份延展合约。其实只是利滚利的结构性陷阱。”

主角没有说话,他戴上耳机,仔细聆听那段在线客服的话术。

“亲,您本月确实有点紧张对吧?不要担心哦,咱们是为您服务的。根据您的信用模型,您只需要签署这一份‘重组展期协议’,我们会立即帮您延长还款周期,并且暂缓追债行动~”

他冷笑了一声,取下耳机:“全是哄骗性语言,但最毒的在于合同文本。”

他调出“浮利平台”用户的电子合约——页面看起来极为正规,细节严谨到“每一条违约定义后都标注了条款编号,每一个附属费用后都标明税务说明”。

李萍翻了一页就皱起了眉:“这不是普通骗子能写出来的。”

“对。”主角点头,“我查了,这份合同的格式结构、责任分层、违约条目,是参考私募风险投资基金模型设计的,借壳金融服务外衣,从形式上几乎做到了合法合规。”

“所以即使有人去法院起诉,也会被驳回。”熊子叹了口气。

“除非能证明其内部存在欺诈意图与非对称信息操纵。”主角转向大屏,“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突破口——合同的‘逻辑完美’,恰恰掩盖了它的罪恶核心。”

他点出一份名为《重组展期风险告知书》的附件文件,内容密密麻麻,几乎是律师行文。

“这是他们最惯用的手法。”主角解说道,“每一次签约,不是简化,而是叠加合同结构,每一层都把责任往客户身上推一层,从第六页开始,所有条款变成不可撤销协议,一旦客户在App上点了‘同意’,平台就拥有他们‘自愿同意放弃清算仲裁权’的法律权限。”

“这己经不是贷款合同,是法律迷宫。”李萍喃喃。

“是的。”主角看向大家,“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诈骗团伙,而是一个深谙金融法律边界、用合法外壳包装非法目的的‘结构化犯罪网络’。”

熊子忍不住道:“那我们还能怎么破?合同上他们是铁板一块。”

“我们要的不是合约外壳。”主角看向那份电子合同的元数据界面,“我们要找到,谁在最后一次修改这份合同的结构。”

他敲下一行命令,一串日志浮现出来:

【修改人】:内部编号:Z4/律模组A17

【终端来源】:内部草案服务器 · 深圳

【修改时间】:03:22 A.M.

【文件分类】:未备案协议模板 / 临时试点

李萍眼神一亮:“这个Z4,是人?”

“或是程序名。”主角语气变冷,“但只要我们追溯这个修改源,就有机会找到内部操作链,证明这是一场被伪装的金融操控骗局。”

他关掉屏幕,看向团队其他人:“我们要进入那台服务器。”

熊子吞了口口水:“你要黑进去?”

“不。”主角淡淡一笑,“我们要以‘客户’身份,主动申请定制一份展期合同——并在过程中请求‘线下解释会’,提出合约疑义。”

李萍反应过来:“你是说……要求与真正的‘合同架构师’对话?”

“对。”主角点头,“这种结构复杂的合约,只会由平台内部的高级顾问处理。我们要钓出那个隐藏在‘Z4’编号背后的幕后人。”

李萍轻轻一笑:“你还真打算用合同去‘钓律师’啊?”

“不是钓律师。”主角转身走出会议室,“是钓出那个用法律当刀的人——把他拽出黑暗,我们才有机会替这些人真正清算债务。”

第5节:倒账者的夜话

夜深了,霓虹灯在潮湿的街角摇曳,一间挂着“财务咨询”霓虹牌的小办公室里,一个身影坐在灰色沙发上,双眼通红,像刚哭过。

“我欠了七家公司,十五万,快被逼得跳楼了……”主角低声说,声音沙哑,夹着一股恰到好处的颓废,“他们说你们这儿能帮我一把。”

对面,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男人笑着抽了口烟,语气带着假慈悲:“兄弟,你来对地方了。我们‘天衡’专门帮人解决这种麻烦。”

他递过一杯水,又打开电脑:“你的情况我们见多了。我们有一套‘一体化债务整合方案’,操作简单,只需要你签个字,剩下的我们搞定。”

主角故作犹豫,抬起头:“签字的事……能先说说细节吗?我怕又被骗。”

男人呵呵一笑,靠在椅子上:“你听说过‘倒账’吧?”

主角点头:“把旧账还清,再换个新债主。”

“差不多。”男人咧嘴一笑,“我们帮你‘转债’,你每个月只还一个人,利息呢……咱们帮你算好,不用动脑。现在平台都这么做。”

“利息多少?”

“月利两分五,走合法通道,写合同,走银行。你得明白,没人白借钱——我们也是有成本的。”他低头敲着电脑,“你现在的情绪,我们能理解,但我们是‘替你抗债’,不是做慈善。”

主角露出疲惫又感激的神情:“那……我还有个朋友,也差不多情况。我能带他来吗?”

“当然可以。”男人不疑有他,笑着说,“越多人越好——我们专治这种‘烂账集合体’。”

……

几个小时后,夜色更深了,一辆破旧的二手面包车停在“天衡金融”办公楼后的巷口。李萍坐在驾驶位上,车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时钟的滴答。

副驾驶上的“假受害人”是熊子乔装的。他穿着一件泛黄的外卖员马甲,手里拎着一个装满“催债单据”的纸袋。

“这地方真像极了当年咱们揭掉的那个地下口贷窝。”熊子嘟囔。

“他们比那帮人更聪明。”李萍冷声道,“表面上合法、流程正规、合同严谨——这才是最危险的。”

几分钟后,主角从巷口走来,脸上的“颓废”褪去,眼神冷冽。

“那人己经上钩。”他拉开车门,钻进车里,“我装得像一个典型的‘负债者’:软弱、胆小、怕事——他们最喜欢这种人。”

“下一步呢?”熊子问。

“下一步我们让他们以为,‘假受害人’比我更好骗——利诱他做‘多重签约’的试验对象。”

“假受害人”熊子配合地点头:“我演得出来,放心。”

主角递过一个小巧的录音设备:“这次你进去,他们会试图签你两套合约,一套是你知道的,另一套是‘债权质押协议’——那个才是真正能控制你人生的。”

“这玩意儿能录下他们的内部话术吗?”

“能,而且还能监控他们后台切换的文件流。”

李萍眼神一凛:“你是说,这些‘合同’并非事先准备好的,而是根据‘心理画像’即时生成?”

“对。”主角点点头,“他们内部有一个AI模型,通过‘面谈语言分析’与‘信用信息比对’,动态生成合约内容。”

熊子挑眉:“他们把AI用来骗穷人?”

“是的,用得比银行还高级。”主角冷声道,“但这也说明,只要我们能引导它‘说错一句话’,就能抓住系统存在偏差的证据。”

李萍反应过来:“你是说,只要熊子诱导他们做出一个明显违反信息对称原则的‘误导签约’,那这份‘智能合同’就能成为反击证据?”

“正是。”主角眼神锐利,“今晚,我们让他们的‘智能金融工具’亲手挖下一个深坑。”

李萍深吸一口气:“走吧,倒账者的夜话,才刚刚开始。”


    (http://www.quwenw.com/book/CBBACE-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