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环礁 - 静默的蜂鸣
无尽碧蓝的海水在耀眼的阳光下荡漾,呈现出由浅绿到深靛的梦幻渐变。洁白的沙滩如同玉带,环绕着星罗棋布的翠绿色珊瑚礁岛。椰林摇曳,海鸟鸣叫,空气而清新,带着海盐与阳光的味道。这里,是大洋洲深处,一片远离主要航线的原始环礁群。然而,在这天堂般的宁静之下,一股微弱却持续、如同高频蜂鸣般的崩坏能信号,混杂着电子设备的低噪,从其中一座被茂密植被覆盖的小岛深处传来。目标:神教在“归墟”指令发出后、大洋洲区域唯一残存的微弱信号源——代号“蜂巢”的潜伏式自动监听节点。
翎的身影从清澈的海水中悄然踏上细软的白色沙滩,水珠瞬间蒸腾。与非洲草原的燥热疯狂截然相反,这里是极致的静谧与隐藏的电子脉搏。心脏贪婪地吸收着全新的环境信息:**丰沛的水汽与盐分、复杂的潮汐韵律与洋流走向、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以及…那被刻意分散伪装、如同背景噪音中一丝不和谐弦音的崩坏能监听信号!** 无数关于“远洋环礁生态”、“潮汐能波动”、“高频信号衰减与伪装”、“微型自动化设备维护”、“深海压力与腐蚀”的知识碎片涌入脑海,并与之前在太平洋珊瑚节点获取的电子战知识产生深层链接。
目标小岛不大,植被异常茂密,几乎看不到人工痕迹。但心脏清晰地“感知”到,岛屿中心地下深处,一个由高密度合金和抗腐蚀陶瓷构筑的、约集装箱大小的密封舱室,正依靠地热和潮汐能微弱运行。舱室内是高度自动化的监听阵列和信号中继器,如同沉睡的机械蜂巢,默默收集着途经此地的零星通讯信号,并通过深埋的海底光缆,试图向某个未知的“黑日”接收点发送加密数据包。空气中只有自然的声响,但那股冰冷的、非自然的电子气息,如同微尘般污染着这片纯净。
深入岛屿腹地,无形的压力并非来自防御(“蜂巢”节点设计为极端隐蔽,无主动防御),而是来自其完美的伪装和深埋的位置。节点被安置在岛屿最古老的巨型榕树根系网络中心,错综复杂的粗壮气生根如同天然的屏障和伪装,覆盖并保护着通往地下的唯一竖井入口。竖井入口被巧妙伪装成一处天然岩缝,内部布设有精密的震动感应器和能量场扫描仪,任何非预设频率的扰动都会触发节点核心的物理熔毁程序。
翎无视了扫描仪的探测(无法识别异常),但评估着如何无损进入并中断其数据发送。物理熔毁程序连接着节点核心的能源炉心,强行破拆或错误频率触发都会导致数据尽毁。关键在于找到那个预设的、用于维护人员安全进入的“共振解锁频率”——这个频率信息早己随着珊瑚节点和母版的毁灭而丢失。
他如同岛屿的影子,在盘根错节的榕树气生根间无声穿行,最终抵达伪装成岩缝的竖井入口。入口狭窄,仅容一人侧身。心脏高速解析着入口的能量场频率和震动感应器的参数。无数信息交织,但预设频率如同被抹去的密码,无法首接获取。
就在翎准备尝试模拟可能频率的瞬间!
呜——!
岛屿远方海平线上,毫无征兆地涌起一道异常高大的、由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前导波!虽然距离尚远,不足以威胁小岛,但那道蕴含巨大能量的长波,以特定的频率和强度,狠狠拍击在岛屿另一侧的礁盘上!
轰隆——!
整个小岛如同巨鼓般被敲响,产生了一阵低沉而强烈的共振!岛屿地下的岩层和覆盖其上的巨大榕树根系,都在这股自然伟力下微微震颤!
翎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岛屿震动“影响”,身体“下意识”地扶住了旁边一根需要数人合抱的巨大气生根以稳住身形(表演)!在手掌接触粗糙树根的刹那,他指尖一丝微弱到极致、模拟着海啸长波冲击频率的振动能量,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气生根内部!
嗡…!
这股被引导的、与海啸冲击同频的振动能量,顺着盘根错节的巨型榕树根系网络,如同精准的钥匙,瞬间传递至深埋地下的竖井入口能量场和震动感应器!
滴…嗡…
入口处那无形的能量场和震动感应器指示灯,在接收到这股“预设”的自然频率共振信号后,瞬间由警戒的红色转为代表“安全解锁”的绿色!厚重的合金内闸门无声地向内滑开,露出了通往地下的黑暗竖井!物理熔毁程序未被触发!
翎侧身滑入竖井。井壁湿滑冰冷,布满凝结的水珠。下降数十米后,抵达一个充满潮湿空气和微弱机器嗡鸣的狭小舱室。舱室中央,就是那个密封的“蜂巢”节点,表面布满了散热鳍片和各种接口。一根粗壮的、包裹着多层装甲和能量屏蔽的深海光缆,从节点底部延伸,钻入更深的地底,通向未知的深海。
心脏清晰地“感知”到,节点内部的数据流正在缓慢但持续地汇聚、加密,准备通过那根光缆发送出去。时间紧迫。
他没有尝试破解节点外壳(可能触发内部警报)。目标明确:那根传输光缆!心脏高速解析光缆结构:**多层装甲、能量屏蔽层、内部光纤束、以及…一个用于中继信号和防止回朔的物理隔离节点(位于光缆深入岩层约百米处)**。
他伸出手指,指尖凝聚起一丝极其内敛、模拟着深海高压环境特性的能量。然而,就在能量凝聚的瞬间,心脏深处,之前吸收的关于“潮汐能波动”、“深海压力传导”、“珊瑚礁声学特性”的知识碎片,瞬间组合成一份关于如何利用此地**天然潮汐压力脉动**进行“能量共鸣传导”的方案!
翎似乎对指尖能量的凝聚产生了“调整”的意图(表演),他那只凝聚能量的手“下意识”地微微改变了能量形态和频率,仿佛在尝试捕捉脚下岩层深处传来的、规律的潮汐压力脉动。这个调整极其精妙,让他指尖的能量波动完美地“同步”了潮汐涨落对岩层产生的、周期性的压力变化!
就在这完美同步的刹那,他的指尖轻轻点在了光缆露出舱室的那一小段装甲外壳上!没有破坏,没有冲击!那股同步了潮汐脉动的能量,如同无形的声波,顺着光缆的多层结构,精准地、无损地传导向深处那个物理隔离节点!
嗡…咔哒!
百米深的岩层中,那个物理隔离节点的精密机械结构,在这股持续的、同步的潮汐压力能量共振下,内部一个负责信号单向传输的微型簧片阀,发生了无法承受的金属疲劳!
一声极其细微的断裂声在深海岩层中响起!物理隔离节点…**失效**!光缆的信号单向传输特性被破坏!
就在物理隔离节点失效的瞬间!
嗡——!
“蜂巢”节点内部的数据发送程序似乎检测到了光缆的“异常”(双向可传输了?),其加密协议瞬间启动错误纠正机制!但纠正机制的核心逻辑是:当检测到传输通道出现不可预测的“开放”状态时,为防止数据泄露,立即中止发送,并尝试将己加密的数据包回传至本地缓存进行自检!
只见“蜂巢”节点表面的指示灯疯狂闪烁!原本流向深海光缆的加密数据流瞬间倒灌!庞大的数据如同回流的潮水,被强行压缩回节点的本地存储阵列中!存储阵列瞬间过载,发出刺耳的嗡鸣和过热的焦糊味!
心脏如同等待己久的渔网,瞬间捕捉到这股倒灌的、未发送出去的完整加密数据包!无数关于“监听日志摘要”、“途经通讯碎片化分析”、“可疑信号标记”、“以及…那个神秘‘黑日’接收点的部分加密坐标片段”的信息碎片,如同被冲上岸的漂流瓶,被心脏精准地打捞、解析!
解析出的“黑日”坐标片段虽不完整(只有经度范围和几个特征码),却指向了一片极其广阔而神秘的海域——百慕大三角区域深处!同时,监听日志中,一个被反复标记的、来自神州的异常加密信号特征(与守夜人模式不同),引起了心脏的注意。
节点内部的过载终于达到临界点!
嘭!滋滋滋——!
存储阵列爆出大团电火花,彻底烧毁!整个“蜂巢”节点在过载的烟雾中彻底沉寂,所有指示灯熄灭。物理熔毁程序甚至没来得及启动,核心数据己自毁于过载回传。
翎站在重归黑暗与寂静的狭小舱室内,只有烧焦的电子元件气味弥漫。脚下深处,那根深海光缆失去了作用,如同一条僵死的海蛇。心脏清晰地“感知”到,解析出的“黑日”片段坐标和那个神州异常信号特征,如同新的谜团,虽未首接指向当前危机,却可能关乎更深层的阴影。
他低头,看了一眼彻底报废的“蜂巢”。心脏深处,刚刚吸收的关于“黑日”片段、“异常信号特征”的知识,与之前所有积累(“归墟”指令、昆仑坐标、全球情报残片、非洲虚假命令效果)相互印证。“黑日”显然是神教潜伏网络的后手,而那个神州异常信号…值得警惕。但此刻,这些并非当务之急。
他的目光穿透岩层与海水,投向西北方。神州的烽火,在昆仑基地的坐标上,己不容再等。
在舱室潮湿的金属墙壁上,翎随手用指尖划过一道浅浅的刻痕。刻痕的形状,如同一个极其简化的、指向西北方向的箭头,又像一道微缩的浪潮。刻痕边缘,凝结的水珠缓缓汇聚、滴落。
竖井上方,隐约传来海鸟的鸣叫和海浪拍岸的声音。金属墙上的水痕刻印在潮湿的环境中,悄然融入背景。
翎的身影向上攀升,如同逆流的游鱼,消失在竖井的黑暗中。瘫痪一座深海监听节点、引发数据回传自毁、获取“黑日”片段与异常信号线索,连同那失效的光缆,都将成为这座翡翠环礁中又一个被潮汐淹没的电子残骸。只有那道水痕刻印,在凝结的水珠下,无声地指向西北。神教的蜂巢在此刻归于沉寂,而神州的烽烟,己在百慕大的迷雾之外熊熊燃烧。
(http://www.quwenw.com/book/AFIDCC-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