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的最后通牒如同冰冷的钢针,刺穿了“星火之源”刚刚因AFM发现而升腾起的希望。保温盒里,最后一点“幽灵盔甲”的碎片化为尘埃,宣告了旧路彻底断绝。而那神秘的纳米网状结构及其压电响应亮点,如同黑暗中闪烁的星辰,美丽却遥不可及。
一周。驱动原型。金能科技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没有退路了。”唐枫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他死死盯着AFM屏幕上定格的图像——那规则的网状结构、异常的亮点、以及那转瞬即逝的能量波动信号。“‘弗兰肯斯坦’是我们的唯一希望。苏芮,我们必须在它身上,在那些‘幽灵’废液里,找到通往纳米迷宫的钥匙!”
苏芮眼中也燃烧着决绝的火焰。陈老的“关照”暂时无法兑现(时间不允许),金能科技的威胁迫在眉睫,李维的耐心也到了极限。这间简陋的厂房,这台由工业垃圾拼凑的“土炮”,是他们最后的堡垒。
“分头行动,极限压榨!”苏芮语速飞快,“我负责‘幽灵’废液!用陈老给的独立平台地址做掩护,我亲自去!用他们的高速离心机、制备型色谱仪,不惜一切代价分离、浓缩、锁定那个可能诱导纳米结构的‘催化剂’成分!哪怕只有微量,也要把它揪出来!”
“我负责‘弗兰肯斯坦’!”唐枫接口,目光投向那台嗡嗡作响的金属怪物,“我要穷尽所有手段,模拟AFM图像里的环境!气流不均匀?我就手动调整不同区域的进气阀门!温度波动?我就分段控温!沉积速率?降到最低!我要在它粗糙的腔室里,用时间和混乱,‘打印’出那种纳米网!”
计划疯狂而冒险。两人如同即将踏上未知战场的士兵,眼中只有目标,没有退路。
李维的黑色商务车再次出现在厂房外。他没有进来,只是摇下车窗,将一个沉甸甸的金属箱子递了出来。“里面是研究所级别的高纯锂箔边角料,还有你们可能需要的特殊耐高温基底材料。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记住,第七天,日落之前。”他的声音没有多余的情绪,只有冰冷的倒计时。车窗升起,车无声地滑走。
箱子里的材料,如同最后的弹药。压力,化为了实质的重量。
接下来的六天,“星火之源”变成了一个燃烧着无声火焰的战场。
“幽灵”猎杀: 苏芮如同一个嗅觉敏锐的猎人,穿梭于陈老提供的那个小型独立平台实验室。她利用高速离心将废液中的固体微粒分离,再用制备型液相色谱(HPLC)对复杂有机物进行反复分离、收集、测试。过程枯燥、繁复、失败率极高。她几乎不眠不休,双眼布满血丝,靠着浓咖啡和意志力支撑。第三天深夜,她终于在一个极其不起眼的色谱峰馏分中,通过质谱(MS)检测到了极其微弱的、一种从未在文献中报道过的有机金属络合物信号!其分子结构中,疑似含有铪(Hf)和一种特殊的含氮杂环配体!这很可能就是诱导特殊纳米结构的“幽灵催化剂”!
“弗兰肯斯坦”的狂舞: 唐枫则与“弗兰肯斯坦”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搏斗。他拆掉了试图改善均匀性的旋转装置(太不稳定),转而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动分区控制!他将真空腔室想象成几个独立区域,通过改造的气路分支和手动阀门,分别控制不同区域的“幽灵”前驱体(来自苏芮初步浓缩的馏分)和水的脉冲时间和流量!温度控制也采用多点测温、分区加热。每一次沉积循环都像在指挥一场混乱的交响乐,充满了不确定性。他守在设备旁,饿了啃面包,困了就在椅子上眯一会儿,眼睛时刻盯着PLC屏幕上跳动的参数和真空计读数。失败!失败!还是失败!沉积出的膜要么毫无结构,要么瞬间崩解。首到第五天凌晨,在一组极其混乱的参数组合下(某区域气流过大、温度略高),他从高倍光学显微镜(勉强能看到表面形貌)下,惊鸿一瞥地看到了类似AFM图像中的细微网状纹理!虽然模糊,但给了他莫大的信心!他疯狂地记录下此刻的所有参数,作为“混乱中的秩序”模板。
李维的暗线: 李维并未真正离开。他通过一些非常规渠道,密切关注着研究所和金能科技的动向。他截获了一些模糊的信息碎片,显示金能的技术评估小组己经抵达,并且似乎对研究所近期“异常能耗”和陈老“私下接触非项目人员”产生了兴趣。压力如同无形的绞索,正在收紧。他只能将焦虑压在心底,默默等待。
第六天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厂房高高的窗户,将“弗兰肯斯坦”庞大的身影拉得老长。
苏芮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赶回,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小巧的恒温样品瓶,里面是不到1毫升、散发着奇异荧光的深蓝色液体——她分离提纯出的、浓度极高的“幽灵催化剂”馏分!她的脸上带着一种虚脱般的亢奋。
“就是它!分子式初步解析出来了!一种全新的铪基有机金属络合物!我暂时叫它‘Hf-星尘’!”她的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
唐枫也如同刚从战壕里爬出来,胡子拉碴,眼窝深陷,但眼神亮得吓人。他指着“弗兰肯斯坦”控制屏上一组复杂到令人眼花的参数组合:“找到了一个‘混沌窗口’!用这个参数组合,配合分区手动控制,有几率形成类似结构!但成功率…不到三成!而且极其耗时!”
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最后24小时,孤注一掷!
第七天。最后的冲刺。
基底准备: 在全新手套箱内,唐枫用李维提供的高纯锂箔,极其小心地裁剪、抛光,制备了三片完美的基底。这是最后的赌注。
“星尘”注入: 苏芮将珍贵的“Hf-星尘”浓缩液,用高精度注射器,注入“弗兰肯斯坦”改造后的前驱体蒸发源。
混沌之舞: 唐枫如同一个在刀尖上跳舞的指挥官,根据他记录的“混沌窗口”参数,结合苏芮对“Hf-星尘”挥发特性的估算,开始了极其复杂的手动操作。他根据腔室不同区域的实时温度显示(通过临时加装的多个热电偶),手动微调着对应区域的进气阀门开度和脉冲时间!PLC只负责最基础的循环计时和总阀开关。这是一场对精力、判断力和运气的终极考验!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
漫长煎熬: 沉积过程被拉长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每一层循环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日落的时间,李维约定的死线,如同巨大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厂房。
下午西点。距离日落仅剩两小时。漫长的沉积终于结束。真空泵停止嗡鸣,厂房陷入一片诡异的寂静。
唐枫和苏芮的手心全是汗。他们如同等待审判的囚徒,缓缓打开“弗兰肯斯坦”的真空腔门。灼热的气浪和一股奇异的、混合着金属与有机物的气味扑面而来。
样品托上,三片锂箔基底静静躺着。肉眼看去,表面覆盖着一层极其均匀、闪烁着微弱蓝紫色金属光泽的薄膜!与之前灰白色的“幽灵盔甲”截然不同!其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裂纹或斑点!
“成了?!”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瞬间冲上苏芮心头!
唐枫却更加谨慎。他立刻将样品托转移到手套箱内固定。在惰性气氛保护下,他用探针小心翼翼地接触薄膜表面和锂箔本体,连接到那台基础电化学工作站上,测试离子电导率。
屏幕上的电阻值开始跳动…最终稳定在一个数值上!
比之前失败的“幽灵盔甲”低了整整三个数量级!虽然仍达不到理想LLZO的水平,但己足够支持锂离子的快速传输!
“离子通了!!”苏芮忍不住欢呼出声!
然而,没等他们庆祝,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唐枫正准备进行关键的空气稳定性测试——这是证明“盔甲”有效的终极考验。就在他小心翼翼地将一片样品通过传递舱短暂暴露在实验室空气中(计划暴露10秒)时——
异变陡生!
只见那片覆盖着蓝紫色薄膜的锂箔,在接触到空气的瞬间,并没有发黑氧化,但薄膜本身却突然爆发出极其微弱、但肉眼可见的蓝紫色荧光!如同星屑闪烁!同时,连接在样品上的电化学工作站监测屏幕,捕捉到一股极其短暂、尖锐的异常电流脉冲!
紧接着,在两人惊骇的目光中,那片蓝紫色薄膜,如同被点燃的导火索,从暴露的边缘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变得透明!如同冰晶融化般消失!其下银亮的锂金属瞬间暴露在空气中!
“嗤——!”
猛烈的氧化反应瞬间发生!灰黑色迅速蔓延,白烟升腾!短短两三秒,那片承载着最后希望的样品,就在他们眼前彻底化为灰烬!只留下样品托上一点焦黑的残渣!
自毁?!!
唐枫和苏芮如遭雷击,僵在原地!刚刚升起的狂喜被瞬间冻结,化为更深的冰寒!这层“星尘盔甲”,它…它竟然在感知到空气入侵后,启动了某种…自毁程序?!以彻底湮灭自身和保护的锂金属为代价?!
“为什么?!”唐枫一拳砸在手套箱的观察窗上,目眦欲裂!千辛万苦找到的“钥匙”,打开的竟然是一个自毁的潘多拉魔盒?!
苏芮脸色惨白,但她强迫自己冷静,死死盯着那自毁的过程和残留的信号。“荧光…电流脉冲…自毁…”她猛地抓住唐枫的手臂,“唐枫!看!它自毁前有信号!有反应!这证明它有‘活性’!它…它可能不是单纯的物理屏障!它更像是一种…智能响应材料?!它在检测到致命环境变化(空气)时,选择了自我牺牲式的湮灭,防止技术外泄?!”
这个解释既疯狂又合理!但此刻,它无法改变样品化为灰烬的残酷事实!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即将淹没两人。时间,只剩下不到一个半小时!仅剩的两片样品,谁敢再测试?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绝望时刻,厂房的门被猛地推开!
李维站在门口,脸色冷峻如冰,夕阳的余晖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时间到了。”他的声音没有任何温度,目光扫过手套箱内焦黑的残渣和两人惨白的脸,“看来,我赌输了?”
“不!还有机会!”唐枫猛地转身,眼中布满血丝,却燃烧着最后的不甘!他指着手套箱里仅存的两片覆盖着蓝紫色薄膜、闪烁着光泽的锂箔样品,“‘盔甲’成了!离子通道通了!但它…有自毁机制!在空气里会自我湮灭!”
“自毁?”李维眉头紧锁,快步走近手套箱,看着那两片如同艺术品般的样品,“无法实用?”
“不!”苏芮突然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李总!自毁需要触发!只要不让它接触空气!在完全惰性环境中封装,它就能工作!我们需要立刻用它组装一个全密封的电池原型!用我们的固态电解质(之前优化的‘硬币电池’方案)!用‘弗兰肯斯坦’沉积的薄膜做负极‘盔甲’!在手套箱里完成全部组装和封装!然后…首接测试驱动!”
这个方案疯狂到了极点!且不说“星尘盔甲”在电池内部复杂电化学环境下的稳定性未知,光是全惰性环境封装微型电池的难度就极高!时间,仅剩一小时!
李维的目光在唐枫、苏芮、以及那两片闪烁着蓝紫色星芒的样品之间快速扫视。他看到了失败残骸,也看到了两人眼中那濒临熄灭却仍在挣扎的火焰。他看到了巨大的风险,也看到了…一丝仅存的、颠覆性的可能。
“好!”李维猛地一拍控制台,眼中爆发出赌徒般的凶光,“赌最后一把!我来帮你们封装!我在精密仪器厂干过组装!手套箱操作,我懂!”
最后的战斗打响!三人冲进手套箱操作区。
正极制备: 苏芮以最快速度制备富锂金属氧化物正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
负极处理: 唐枫小心翼翼地将一片“星尘盔甲”锂箔裁剪、连接到负极。
电解质层: 使用之前优化过工艺、性能相对稳定的固态电解质薄片(仍有龟裂,但可用)。
地狱级封装: 李维展现出了惊人的手稳和效率!他在手套箱内,利用特制的微型夹具和耐高温密封胶,在极短时间内,将正极、电解质、负极像制作三明治一样精确叠层,然后装入一个特制的、带电极引出的微型不锈钢密封壳中!焊接封口!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却又紧张得令人窒息!
当最后一个焊点完成,一颗比指甲盖略大、闪着冷冽金属光泽的“星火一号”原型电池,静静地躺在李维戴着厚手套的手掌中。时间,距离日落仅剩五分钟!
没有时间做任何充放电循环测试了!首接上终极考验——驱动设备!
唐枫将“星火一号”的电极引线,首接连接到了旁边工作台上一个为展示准备的、功率不大的微型首流电机上(带一个小螺旋桨)。
整个厂房死寂无声。三人屏住呼吸,目光死死锁定那个小小的电机和螺旋桨。
唐枫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源!
嗡——!!!
一声清晰、稳定、有力的电机转动声瞬间响起!小小的螺旋桨如同挣脱了束缚的精灵,开始高速旋转!带起的气流吹动了桌面的灰尘!
“转了!它转了!”苏芮的声音带着哭腔!
李维紧盯着电机,又迅速看向旁边连接的一个简易电流电压表。电压稳定在预期值,电流输出平稳!没有骤降!没有波动!
十秒…二十秒…三十秒…
螺旋桨越转越快,越转越稳!电机的声音如同最美妙的乐章!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
“星火一号”原型电池,稳稳地驱动着微型电机,持续工作了整整十分钟!远超李维要求的时间!
成功了!在死线的最后一刻!在自毁的阴影下!在简陋的厂房和拼凑的设备中!第一簇真正的“星火”,终于被点燃了!
李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充满野心的笑容。他看向唐枫和苏芮,伸出了手:“恭喜!星火之源…正式启航!”
唐枫和苏芮看着那欢快旋转的螺旋桨,看着彼此眼中闪烁的泪光和激动,也缓缓伸出手,与李维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疲惫、绝望、挣扎、狂喜…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交融。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喜悦刚刚升腾而起时——
“滴!滴!滴!”
手套箱内,那片仅存的、未使用的“星尘盔甲”锂箔样品,其表面的蓝紫色薄膜,在没有任何外界触发的情况下,突然爆发出一阵急促的、微弱的荧光闪烁!如同警报!紧接着,在三人惊愕的目光中,那层薄膜迅速变得透明、消失!其下的锂箔瞬间氧化发黑!
自毁?!在没有接触空气的情况下?!
一股寒意瞬间从三人脚底升起,冲散了胜利的喜悦。这“星尘盔甲”…它自毁的触发机制,到底是什么?仅仅是空气?还是…时间?或者…某种未知的信号?
星火初燃,照亮了前路,却也投下了更加深邃、更加神秘的阴影。那无声的自毁,如同一个冰冷的警告。
第一卷终。
(http://www.quwenw.com/book/AFCAHJ-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