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参数接收。目标世界:“春寒料峭”。背景类型: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确认传送坐标。】
【坐标己锁定!环境适配模块启动!伪装方案生成中……生成完毕!技术员身份伪装就绪!能量稳定!随时可以启动跨维度传送!】
【传送序列启动。倒计时:3… 2… 1…】
【核心崩坏节点:原轨迹中,技术骨干陈卫东因坚持推动一项能挽救工厂但触及保守派利益的技术革新,被诬陷“泄露国家机密”及“生活作风问题”,在巨大压力与绝望中于厂区高炉旁自杀。他的死不仅导致技术革新流产、工厂加速衰败,更彻底浇灭了厂内一批有识青年(以他的徒弟赵小海为首)心中残存的希望火种,引发连锁反应:赵小海等人消极怠工、酗酒闹事,最终在一次重大生产事故中伤亡惨重,加速了整个社区的精神崩坏与物质贫困化。
修复目标: 确保陈卫东存活,并使其技术革新方案得以在可控范围内推进,引导赵小海等青年工人走向积极路径,避免连锁崩坏。】
【地点:华国北方,红星机械厂。】
【身份植入:辛夷,南方大学机械系毕业生,新分配技术员。核心任务:修复目标陈卫东生命轨迹,稳定技术革新支线,阻止青年工人群体精神崩坏连锁反应。】
传送的眩晕感尚未完全褪去,一股截然不同的、极具冲击力的感官洪流便粗暴地灌入辛夷的感知系统!
冷!不是天山风雪的凛冽,也不是宇宙深寒的死寂,而是一种带着湿气的、能钻进骨头缝里的阴冷。仿佛冰冷的铁锈渗入了空气。
浓烈到几乎凝成实质的机油味、劣质煤燃烧的硫磺味、公共厕所的氨水味、还有某种……大量人类体味和生活气息混合的、难以言喻的浑浊气息。
巨大的、连绵不绝的机器轰鸣声浪如同沉重的背景鼓点。尖锐的哨声、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激昂但失真的革命歌曲、男人粗犷的吆喝、女人尖利的喊叫、孩子此起彼伏的哭闹……无数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庞大、嘈杂、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声浪。
辛夷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蹙。她的感官系统好像越来越敏感了…
她的身影在一排排如同灰色火柴盒般的筒子楼前凝实。
天空是压抑的铅灰色,飘着细小的、几乎不成形的雪粒。巨大的工厂烟囱在不远处喷吐着灰黑色的浓烟。墙壁斑驳,贴着褪色的标语。狭窄的窗户里透出昏黄的灯光。穿着臃肿蓝灰色棉袄的人们行色匆匆,脸上带着被生活打磨出的粗糙和一种深沉的疲惫。
辛夷强行关闭了部分“过于敏锐”的感知,将那些刺鼻的气味、震耳欲聋的噪音、人们脸上深刻的皱纹和冻疮,都压缩成背景数据库中模糊的“环境参数”。
她挺首了背脊,脸上迅速覆上一层属于辛夷这个新身份的、带着书卷气的沉静与一丝初来乍到的拘谨。深蓝色的棉袄裹在身上,掩不住她单薄的身形。
【目标:陈卫东。崩坏节点是他的自杀。最优路径是阻止自杀,清除障碍,引导革新。】
辛夷的宿舍在筒子楼三层。
公共水房里永远排着队,湿漉漉的地面滑腻腻的。
隔壁李师傅家三代七口挤在两间房,夫妻吵架声、孩子哭闹声、老人咳嗽声穿透薄薄的墙壁。楼下王婶丈夫工伤瘫痪,她白天在厂里糊纸盒,晚上偷偷帮人缝补衣服贴补家用,眼神疲惫却从不抱怨。孩子们在狭窄的楼道里追逐打闹,脸上冻得通红。
她清晰地看到了这份沉重生活下的个体困顿。王婶缝补时颤抖的手指,李师傅家孩子渴望新玩具却不敢开口的眼神,陈卫东在逼仄的家中熬夜画图纸时被妻子埋怨的沉默……
这种困顿,不是武侠世界的剧毒蚀骨,也不是民国租界的枪林弹雨,而是日复一日的磨损与挣扎。它与“大集体”的温暖并存,形成一种强烈的张力。这种“困顿的韧性”,让她掌心中那枚“废弃齿轮”的象征有了更深的共鸣——每个人都在这个庞大的、有些锈蚀的机器里,努力扮演好自己的“齿轮”,即使磨损,也不肯轻易停转。
她的脚步走向分配好的单身宿舍,动作依旧精准、高效,如同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但每一步踏在冰冷、坑洼的水泥地上,都仿佛踩在了那些被压缩的“背景噪音”上,让她的核心空洞发出沉闷的回响。
宿舍狭小、简陋。一张硬板床,一张掉漆的书桌,一个斑驳的绿色铁皮暖水瓶。墙壁上残留着前主人贴过奖状的痕迹。公共水房的流水声和隔壁孩子的哭闹声清晰可闻。
【环境扫描完成。目标陈卫东位置锁定:技术科办公室。状态:焦虑。潜在威胁目标马国富:位置锁定(科长办公室)。状态:警惕。】
【最优初始接触方案生成:以新同事身份,借请教技术问题名义接近陈卫东,建立初步信任。】
冰冷的逻辑链条清晰地铺展开。这是最高效、最不易引起怀疑的路径。
辛夷放下简单的行李,拿起一本崭新的《机械原理》教材,深吸一口气——这个模拟动作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察觉的、属于人类的“准备”意味——走向技术科。
(http://www.quwenw.com/book/AFCAHD-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