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父子上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父子上阵

 

一个月时间里,仲海也从“此子言论定是其祖父所教,传于我耳”变成“此子大才,定能为汉室扛鼎。”而长达一个月时间里宦官搜查无果后,也彻底恼羞成怒,他们召回了大将段颍,任命他为司隶校尉,段颍此人,以勇猛果敢著称,更是结束了长达六十三年的羌汉之争,此人行事作风却颇为狠辣。他一上任,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将目标首指那些可能与反对宦官言论有关的太学生。

一时间,洛阳城风声鹤唳,太学生们人人自危。段颍毫不留情地将千余名太学生逮捕下狱,大批太学生被捕,整个朝堂和民间都为之震动。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上书,指责段颍的行为过于残暴,宦官们对此充耳不闻。

在宦官的强硬逼迫下,那书写反对宦官字样之人,终究没能扛住压力,选择以死明志。这本该是宦官们“胜利”的时刻,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事件却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更大的反抗烽火。

会稽郡的许生、许昭父子,听闻太学生蒙冤以及书写者惨死的消息后,义愤填膺。他们看到汉庭在宦官的操控下,颠倒黑白,残害忠良,认为百姓己无活路。于是,许生、许昭父子振臂一呼,以“汉庭不给活路,残害忠良百姓”为由,聚众起义。

父子俩的号召迅速得到了众多饱受宦官欺压、对汉庭失望之人的响应,短时间内便聚集了数万人。他们自立为国,许生自称“越王”,许昭自称“大将军”,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就此爆发。这突如其来的起义,如同平地惊雷,在东汉的大地上引起了各方震动。

消息传到乐安县,黄安正在县衙与下属商议政务,听闻此讯,手中的毛笔不禁掉落。

黄平收到父亲书信后,匆匆赶来县衙,对黄安说道:“爹,会稽郡起义,局势恐怕会急转首下。我们得做好应对准备,防止乱军波及到乐安县。”

黄安点头,面色凝重地说道:“没错,此事非同小可。你这段时间便来县里组织青壮百姓进行训练,修筑防御工事。”

黄平领命后,立刻着手安排相关事宜。他组织起县里的青壮男子,每日进行军事训练,聘请武馆教导他们如何使用武器,邀请老兵教导他们如何进行防御。同时,他还带领众人在县城周围修筑城墙,挖掘壕沟,以增强乐安县的防御能力。

而在朝堂之上,宦官们听闻会稽郡起义的消息,起初并未太过在意,他们认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很快便能平定。然而,随着起义军不断壮大,接连攻下几座城池,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皇帝得知起义之事后,龙颜大怒,责令朝廷迅速出兵镇压。

此时的黄藏不仅在学术上进步迅速,在对微分子的修炼上也略有小成,年仅五岁的他,身体里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力气足以和成年人媲美。这一变化若是被旁人知晓,无疑是惊世骇俗之举。好在成年黄藏苦口婆心地劝导幼年黄藏,让其将这份特殊才能隐藏起来。幼年黄藏虽心痒痒地想要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力量,但在成年黄藏的耐心劝说下,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不发。

然而,当听闻会稽郡许生、许昭父子聚众起义的消息后,黄藏内心那股热血瞬间被点燃,顿时蠢蠢欲动起来。在他单纯的想法里,觉得自己有了这超乎常人的力量,便可以投身到这场斗争中,为那些受苦的百姓做些什么,或许还能改变这混乱的局势。

成年黄藏察觉到了幼年黄藏的心思,他无奈又严肃地以“幼儿如何参军,不要爹娘也?”将幼年黄藏的冲动想法打醒。成年黄藏深知,战争并非儿戏,即便黄藏拥有特殊能力,但他毕竟只是个孩子,缺乏必要的经验和对战争残酷性的认知。投身起义军,很可能非但无法帮助到任何人,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甚至牵连整个家族。

黄藏被成年黄藏的话点醒后,心中虽仍有不甘,但也逐渐冷静下来。他明白成年黄藏所言极是,自己目前还太过弱小,即便有力气,也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局势。于是,他将这份冲动暂时压抑在心底,转而更加刻苦地修炼微分子和兵书上。

此时的黄氏家族,在黄安和黄平的带领下,正全力应对起义可能带来的威胁。黄安组织百姓加固城墙,储备粮草,同时还安排了严密的巡逻制度,以防起义军突袭。黄平则忙着联合武馆训练青壮百姓,传授他们基本的战斗技巧和军事知识,希望能在关键时刻让乐安县拥有一战之力。

百姓们看到黄氏父子为了保护他们不辞辛劳,纷纷主动参与到防御工作中来,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

然而,随着起义军势力的不断扩张,周边地区的局势愈发紧张。一些临近郡县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涌入乐安县。黄安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幼年黄藏看到父亲祖父整日忙的焦头烂额,心疼不己,恳请成年黄藏帮助,后面给幼年黄藏提出了一个办法,用流民开垦荒田,以工代赈。

黄安听闻黄藏的提议后,不禁眼前一亮。于是,黄安迅速组织人手,对乐安县周边的荒田进行勘查规划,同时向流民们宣传这一政策。流民们听闻后,纷纷响应,毕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求生机会。

在实施过程中,黄平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他带领着流民们来到荒田,划分区域,分发工具,并安排村里有经验的农民指导他们开垦。黄平日夜奔波在田间地头,而黄藏,虽不能像大人一样亲自参与劳作,但他凭借着对微分子的感知能力,帮助众人寻找水源,为荒田的灌溉提供了便利。

在黄氏家族的努力下,以工代赈的计划进展顺利。荒田逐渐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各种农作物。流民们也在乐安县安定下来,生活逐渐步入正轨。这一系列举措解决了乐安县的流民问题

黄安如今身为县长,职位相对稳固,想在往前要么只能调任郡里,要么就只能干掉“县令”去大县就职,但无论资历还是根基,显然都不现实。于是他将大部分功劳分给了黄平,县里将他从里长提升为乡长继承了原本黄安的位置。

黄平在得知自己晋升的消息后,心中既欣喜又感慨。他深知这背后离不开黄藏的奇思妙想。黄平找到黄藏,摸了摸他的头,说道:“藏儿,这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的主意,咱们乐安县也不会如此顺利地解决流民问题。这晋升的功劳,有你一份。”

黄藏笑着说道:“爹,只要能帮到乐安县的百姓,帮到咱们家我就开心了。”

黄安也对黄藏的懂事和大局观感到欣慰。他看着黄藏,语重心长地说道:“藏儿,你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见识和胸怀,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咱们黄氏家族,有你这样的孩子,是家族之幸啊。”


    (http://www.quwenw.com/book/AEDJCB-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