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城侯王听后,眉头紧皱,沉思良久。他心中明白,汉军势大,若执意抵抗,胜算渺茫。但他又顾虑投降后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是否能得到保障。刘备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继续说道:“殿下放心,黄司马己向州府承诺,只要各方势力愿意归降,协助汉室复兴,必定论功行赏,保障各方权益。殿下若能顺应大势,不仅可保蓼城侯国安稳,日后在朝堂之上,也必有一席之地。”
蓼城侯王权衡利弊后,终于说道:“刘公所言有理,我愿归附黄司马,一同为汉室复兴效力。”刘备大喜,与蓼城侯王商议好归附的具体事宜后,便告辞前往益侯国。
在益侯国,刘备同样向益侯王陈明利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益侯王性格固执,一心想要保住自己的独立地位,对刘备的劝降不为所动。他说道:“我益侯国在此经营多年,有自己的军队和百姓,为何要归附他人?我意己决,无需多言。”
刘备无奈,只得返回寿光县,将益侯国的情况告知黄藏。黄藏听闻后,说道:“既然益侯王执迷不悟,那我们便按计划行事。于禁,边境兵力集结得如何?”
于禁答道:“黄大人放心,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您一声令下,便可发动进攻。”
黄藏看着地图上益侯国的位置,说道:“益侯国城堡坚固,正面进攻不易。我们可先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断其粮草和援兵。同时,派出小股精锐部队,不断骚扰其边境,使其不得安宁,消耗其士气和精力。待时机成熟,再发动总攻。”
于是,于禁按照黄藏的部署,一方面派出重兵封锁益侯国与外界的通道,另一方面挑选了数支精锐小队,趁着夜色对益侯国边境的城堡和营地进行突袭。这些小队行动迅速,神出鬼没,每次突袭都能给益侯国军队造成一定的损失,然后迅速撤离。
益侯国军队被这些骚扰弄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而此时,黄藏在寿光县加紧训练士兵,打造更多的攻城器械,为总攻做最后的准备。
在益侯国苦苦支撑、内部人心惶惶之际,黄藏觉得总攻的时机己经成熟。他召集黄忠、刘备、于禁等将领,说道:“如今益侯国己如强弩之末,正是我们发动总攻的时候。此次进攻,务必全力以赴,一举拿下益侯国。”
黄忠说道:“贤侄,我愿带领先锋队,为大军开路。”
刘备说道:“兄长,我率一支队伍从侧翼进攻,扰乱敌军部署。”
于禁说道:“黄大人,我指挥攻城器械,全力配合进攻。”
黄藏点头,说道:“好!各位将军务必紧密配合。此次战役,关乎乐安国的最终收复,只许胜不许败!”
总攻当日,汉军士气高昂,浩浩荡荡地向益侯国进发。黄忠一马当先,带领先锋队冲向益侯国的城门。城墙上的守军见状,纷纷放箭抵抗。黄忠挥舞长刀,挡开箭矢,大声呼喊:“兄弟们,冲啊!为了汉室,为了乐安国的百姓!”
于禁指挥着投石车和冲车,不断向城门和城墙发动攻击。巨大的石块砸向城墙,冲车一次次撞击城门,城门摇摇欲坠。
刘备带领侧翼部队,从侧面攀爬上城墙,与守军展开激烈的近身战斗。汉军喊杀声震天,气势如虹。
益侯国军队虽奋力抵抗,但在汉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难以支撑。黄藏见敌军防线出现松动,亲自带领中军主力,杀入战场。在汉军的全面进攻下,益侯国军队终于溃败。
益侯王见大势己去,企图逃跑,却被黄忠追上。黄忠大喝一声:“益侯王,你己无路可逃!”益侯王无奈,只得下马投降。
至此,乐安国全部郡县和侯国均被黄藏收复。黄藏在乐安国推行一系列安抚和重建措施,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减免赋税鼓励生产,选拔贤能治理地方。乐安国在经历战乱后,逐渐恢复生机。
经过多场战役,年仅十六岁的黄藏被封为长史,一时间手握重权,成为了一方举足轻重的人物。黄藏深知,在这乱世之中,人才的汇聚与任用乃是成就大业的关键。于是,他上书举荐刘备为郡丞,州府对黄藏的举荐予以应允,这不仅是对黄藏眼光的认可,更是为地方治理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力量。
与此同时,张猛等一众追随黄藏多年、忠心耿耿且颇具能力的下属,也被封为分曹,各自肩负起重要职责,协助黄藏管理各项事务。于禁,被提拔为广县令。广县作为黄藏的发家重地之一,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于禁的到任,无疑为该地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而黄忠,虽入军相对较晚,但他武艺高强,箭术绝伦,黄藏任命他为临安县长。临安同样是黄藏势力的重要根基,黄忠的到来,定能让临安在乱世中屹立不倒。
就在黄藏有条不紊地布局自己的势力范围,致力于地方的治理与发展时,局势瞬息万变。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将士及州郡兵气势汹汹地进剿冀州张角所部黄巾军。此次出征,他一路势如破竹,连破张角的防线。张角抵挡不住卢植的猛烈攻势,不得不退保广宗。这一消息传来,让黄藏倍感压力骤减。原本黄巾军的势力如乌云般笼罩在各地,给黄藏所在之地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今张角主力被卢植牵制,黄藏便有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发展地方经济,训练军队。
于是,黄藏召集刘备、于禁、黄忠、张猛等人,在郡府大厅商议下一步的发展策略。众人围坐在地图前,黄藏指着地图上的各个区域,神情严肃地说道:“如今卢中郎大破张角,我等压力虽减,但不可掉以轻心。黄巾军余孽未除,朝廷纷争不断,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加强自身实力。诸位有何高见?”
刘备率先开口,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兄长,当务之急,我们应加强对各郡县的治理,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我们才能获得坚实的支持。同时,可加大募兵力度,训练一支精锐之师,以备不时之需。”
于禁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道:“刘公所言极是。此外,广县地处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我到任后,会全力加强广县的城防建设,储备粮草,打造兵器,提升广县的防御能力。而且,我会在周边地区建立情报网络,及时掌握黄巾军余部及其他势力的动向。”
黄忠捋着胡须,目光坚定地说:“我在临安,也会积极训练士卒,组织百姓参与防御。临安多山,我们可利用地形优势,设置关卡,一旦有敌军来犯,让他们有来无回。同时,我会加强与周边郡县的联系,互通有无,形成互助之势。”
张猛也站起身来,说道:“黄大人,我等分曹会全力协助各位,做好各项事务的协调与管理。在民政方面,我们会督促各县鼓励农桑,发展商业,增加赋税收入,为军队建设和地方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
黄藏听了众人的发言,心中倍感欣慰,说道:“诸位所言,皆切中要害。就依各位所言,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刘备,治理郡县、安抚百姓及募兵训练之事,便由你统筹协调。于禁,广县的防御建设和情报收集工作,你务必抓好。黄忠,临安的防务和与周边联系,就靠你了。张猛,你们分曹要确保各项政令的顺利推行,保障后勤物资的供应。”
众人领命后,迅速展开行动。刘备深入各郡县,了解百姓疾苦,减免赋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他还张贴募兵告示,以保家卫国、抵御黄巾军为号召,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踊跃参军。刘备亲自挑选士兵,组织训练,从阵法演练到实战技巧,都进行了严格的教导。
于禁到了广县后,立刻投入到城防建设中。他带领百姓和士兵加固城墙,挖掘护城河,建造瞭望塔。同时,派人西处采购粮草和兵器,储备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于禁还精心挑选了一批精明能干的探子,派往周边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
黄忠在临安同样忙得不可开交。他组织士兵和百姓进行军事训练,教授他们如何利用山地地形进行防御和攻击。黄忠还在临安周边的险要之地设置了关卡,安排重兵把守。他积极与周边郡县的官员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约定在遇到危险时相互支援。
张猛等一众分曹则在后方全力协调各项事务。他们督促各县官员落实发展农桑和商业的政策,帮助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他们精心调配物资,确保前线的军队和各地的建设都能得到充足的供应。
(http://www.quwenw.com/book/AEDJCB-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