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如丝的夜晚,青溪河畔的谢府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谢道韫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雨中摇曳的灯笼,手中的信笺被泪水浸湿。那是兄长谢安从建康发来的密信,字里行间透露着病情加重的消息。案头散落的《谢氏族谱》被红笔重重圈出“桓氏异动,需防背刺”,墨迹在潮湿的空气中晕染,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机。
就在此时,急促的马蹄声打破雨夜的寂静。一名侍卫冒雨闯入,呈上一封沾满泥水的密函。谢道韫展开信纸,目光瞬间被点燃:“洛涧大捷!”她低声念出这西个字,声音里既有欣喜,又有隐忧。原来,谢玄率领的北府军在洛涧大破前秦军队,这场胜利不仅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东晋赢得了宝贵的战略转机。
然而,胜利的喜悦尚未散去,谢安的病情却如阴霾般笼罩在她心头。作为东晋朝堂的支柱谢安的安危不仅关乎家族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朝廷的稳定。
夏栀捧着药碗走进书房时,正看见谢道韫在地图上标注洛涧大捷的相关信息。烛光映照下,女诗人苍白的面容难掩疲惫,但眼神依然坚定如炬。“夏姑娘。”谢道韫头也不抬地说道,“明日陪我入宫一趟。”
次日清晨,夏栀跟随谢道韫踏入建康宫阙。朝堂之上,群臣正在激烈争论。有人主张乘胜追击,一举收复失地;有人则担心孤军深入,重蹈覆辙。更有桓氏党羽趁机进言,要求将北伐军权收归朝廷。谢道韫站在殿中,广袖轻扬,声音清冷而有力:“洛涧之胜,乃北府军将士用命,亦是天时地利人和。此时若轻举妄动,或贸然收权,恐寒了军心,让前秦有机可乘。”她巧妙地援引典故,以谢玄练兵的艰辛、北府军的忠诚为论据,同时暗示桓氏觊觎兵权的野心,字字句句切中要害。
与此同时,陆星鸢正在谢府的藏书阁里仔细翻阅《谢氏族谱》。泛黄的纸页间,她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批注。这些批注看似是对家族成员的生平记载,却暗藏玄机。用特殊药水显现后,她震惊地发现,桓氏家族竟在暗中策划一场惊天阴谋“待淝水之战胶着之际,趁谢安病重、谢玄北伐,一举夺取建康城,掌控东晋朝政。”更可怕的是,他们己与前秦间谍取得联系,企图里应外合。陆星鸢不敢耽搁,立即将情报整理成密信,通过谢府的秘密渠道传递给谢道韫。
另一边,乔予安正在抢修被洪水冲毁的密道。连日的暴雨导致地下水位上涨,谢府的秘密通道多处坍塌,部分重要文书面临被淹的危险。乔予安戴着斗笠,冒着大雨指挥工匠们排水加固。她凭借丰富的考古经验,发现密道墙壁上刻着的奇怪符号竟是一种古老的机关密码。
通过解读这些符号,她成功开启了隐藏在石壁后的密室,将谢府多年来收集的情报、军事情报以及与各方势力往来的密信转移到安全地方。在清理密室时,她还发现了一份未完成的战略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东晋与前秦的兵力部署,以及应对桓氏叛变的预案。
谢道韫从宫中归来后,立即召集心腹商议对策。夏栀详细汇报了朝堂上的争论和桓氏党羽的动向,陆星鸢展示了从族谱中获取的情报,乔予安则呈上修复的密道地图和战略预案。面对内忧外患,谢道韫沉思良久,终于做出决定。
一方面,她写信给谢玄,提醒他警惕桓氏的阴谋,并建议在前线采取守势,避免孤军深入;另一方面,她着手在家族内部整顿力量,秘密调动谢府私兵,加强建康城的防御。
为了稳住桓氏,谢道韫亲自拜访桓氏家主,表面上是商议国事,实则是探听虚实。她巧妙地利用桓氏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其势力。同时,她还通过讲经堂的女子谍报网,在士族中散布假消息,误导桓氏的判断。
在处理完这些事务后,谢道韫终于有时间去探望病重的兄长。谢安卧病在床,却依然心系战局。“道韫。”他虚弱地握住妹妹的手。“如今内忧外患,一切就托付给你了。”谢道韫强忍者泪水,点头道:“兄长放心,道韫定不负所托。”
深夜,谢道韫站在青溪河畔,望着滔滔河。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她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洛涧大捷虽然振奋人心,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桓氏的阴谋、前秦的威胁、兄长的病情,每一项都如千斤重担压在她肩上。然而,这位被后世誉为“咏絮才女“的奇女子,此刻展现出了不输须眉的胆识和谋略。她握紧拳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夏栀、陆星鸢和乔予安默默站在她身后,三人心中都明白,他们与谢道韫己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对抗外敌,还是平息内乱,她们都将携手并肩,共同守护东晋的安宁,续写这段跨越千年的传奇。
(http://www.quwenw.com/book/AEDEHH-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