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报捷文书的艺术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报捷文书的艺术性

 

垂拱殿内,檀香缭绕。宋徽宗赵佶斜倚在龙椅上,指尖无意识地着青瓷茶盏的边缘,目光却落在殿中央的杨戬身上。这位内侍省都知正用他那特有的、略带尖细的嗓音诵读秦凤路送来的报捷文书。

"臣枢密院都承旨、秦风路并陇右都护府制置使李祀谨奏:

臣等仰赖陛下神武天威,庙谟独运,今率王师西讨,大破夏贼卓罗合南军司于秦风路。贼众猖獗,久恃凶顽,然天兵一临,逆虏溃散,斩馘无算,几殄其众。

此战,监军使夏坚躬冒矢石,奋臂先登,手执军旗,激励三军,将士感奋,无不效死……

龙捷军都指挥使曹晟骁勇绝伦,刀劈敌酋,贼胆为之丧裂;

龙捷军都虞侯潘俊、神射军都指挥使石冲、神射军都虞侯高焱等,并力鏖战,斩首以千计,贼尸枕藉,血染黄沙。

尤可称者,制置使中军参赞高尧康,勇冠三军,摧锋陷阵,所向披靡,夏贼望旗而靡。

此战斩级近三万,卓罗合南军司几无噍类,夏人丧胆,边陲暂靖。

然此战功勋卓著者,尚有随军诸衙内。彼辈虽年少,然忠勇奋发,不避锋镝,或率亲兵冲阵,或督战激励,勋劳实著。臣等不敢掩其功,谨列名以闻:

——衙内李某,奋勇当先,斩级数十;

——衙内张某,弓马娴熟,射杀敌将;

——衙内王某,亲冒矢石,夺旗陷垒;

诸衙内皆将门虎子,克绍箕裘,今又立此殊勋,实乃陛下圣德感召,天恩浩荡所致。

臣等伏惟陛下圣明,威加西海,今此大捷,足雪前耻,振国威。然夏贼凶狡,未可遽轻,伏乞庙堂速议,或抚或剿,以定边陲长久之策。

臣等谨奉表以闻,伏候圣裁。

制置使李祀 顿首谨奏

"

徽宗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李祀,这个由"神迹"预言的不世将才,果然不负所望。他想起国师的卜卦神迹。当时他还半信半疑,如今看来...

".尤可称者,制置使中军参赞高尧康,勇冠三军,摧锋陷阵,所向披靡,夏贼望旗而靡.."当念到此处时,

杨戬的声音忽然变得高亢起来,徽宗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蹙。

他目光扫过殿中肃立的群臣,在高俅那张堆满笑容的脸上停留片刻。这位太尉正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志得意满的光芒。

等到杨戬将整个报捷文书念完……

"恭喜陛下。"高俅突然出列,声音洪亮得几乎震得殿梁上的灰尘都要簌簌落下,"陛下天威浩荡,将士用命,此乃我大宋之福啊!"

随着高俅的话音,潘家、曹家,石家等将门世家的代表纷纷出列附和。徽宗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手指却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这些人的子弟名字在捷报中出现的频率,未免太高了些。

徽宗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清冽的龙团胜雪此刻却尝出一丝苦涩。他当然明白高俅和一众将门的言外之意——这是在为他们的子侄请功,更是在逼他认可这份明显掺了水的功劳簿。

"杨戬,"徽宗放下茶盏,声音平静,"捷报中可提到李祀如何部署此战?"

殿中忽然安静了一瞬。杨戬迅速翻动文书:"回陛下,李制置使先以弱旅诱敌深入,再以精兵断其归路,最后亲率中军突击..."

徽宗轻轻"嗯"了一声,目光扫过殿中众臣。他注意到枢密使郑居中的嘴角微微抽动,而高俅的笑容则略显僵硬。这些细微的表情变化,在他眼中如同白纸上的墨迹一般明显。

"三万夏贼,"徽宗缓缓开口,声音不疾不徐,"李卿仅用月余便歼灭殆尽,实乃奇功。月前西夏犯边,我朝损兵折将,今日总算报了一箭之仇。"

他故意停顿,看着高俅等人脸上浮现的喜色,又淡淡道:"不过朕记得,高尧康上奏请赴边时,言明只为历练,不求战功?"

高俅的笑容凝固了。

徽宗心中冷笑,这些将门子弟有几斤几两,他岂会不知?捷报中那些"斩将搴旗"的事迹,十有八九是冒领李祀麾下将士的功劳。

"陛下明鉴,"高俅反应极快,立刻躬身道,"尧康本不敢居功..."

"朕明白。"徽宗抬手打断,脸上重新挂上和煦的笑容,"将士用命,朕心甚慰。着中书省拟旨,犒赏三军,有功将士各升一级。着高尧康以及有功之臣回京受赏。"

宋徽宗的意思大家都听懂了。

朕明白你们要功劳,朕让你们升官发财,但是游戏到此为止了。再有军功,你们别惦记了,不是你们该拿的……

他目光转向杨戬:"李祀加授龙神卫西厢都指挥使,总领秦凤路、永兴军路、河东路,陇右都护府军政要务。"

看来是时候考虑李祀和柔福的婚事了。伐夏事了,就找个闲散衙门让李祀养老好了。以后李祀专职给朕挣钱就行了,打仗就算了。这个李祀跟将门走的太近了……

这个决定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殿中响起一片吸气声,连一向沉稳的郑居中都忍不住抬头。西路兵权集于一人之手,这是自真宗朝以来未有之事。

"陛下,"郑居中终于出列,"李制使虽有大功,但骤然统领西路,恐..."

"郑卿多虑了。"徽宗微笑,"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人。西夏屡犯我边陲,正需李祀这等良将震慑。"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诏童贯回京述职。"

这才是真正的杀招。徽宗看着郑居中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中暗自点头。

童贯与蔡京素有勾结,召回京师既是对蔡京的敲打,也是防止边关武将勾结内廷的制衡之策。本次蔡京妄图增加军功,让童贯领军,谁知道童贯表现得如此拉垮。宋徽宗其实是很不满的。己经是宰相了,还要染指军权吗?

李祀只不过是放出来让蔡京集团去撕咬的靶子。对于帝王来说,文武之道,在于平衡,蔡京集团太强势了,扶持一下高俅和李祀,平衡一下朝堂,是很有必要的。

"陛下圣明!"高俅率先高呼,脸上笑容不减。而蔡京等人缄口不言,连违心喝彩的场面功夫都没做。

退朝后,徽宗独自来到延福宫的书斋。窗外春雨淅沥,他展开一幅新得的李成山水,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官家。"梁师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手中捧着一份密奏。

徽宗接过,是皇城司从秦凤路送来的密报。他快速浏览,嘴角浮现冷笑。果然,所谓高尧康斩将夺旗,不过是李祀特意安排的表演——让这些权贵子弟在安全距离外射几箭,然后由真正的精锐完成致命一击。

"将门世家..."徽宗轻叹一声,将密报投入香炉。火苗窜起,映照着他复杂的眼神。他需要李祀这样的将才抵御外侮,但又不得不顾及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今日的封赏既是酬功,也是将李祀推向风口浪尖的考验。

"神迹所示的不世将才..."徽宗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描摹着画中的远山,"但愿你不要让朕失望。"

窗外雨声渐密,徽宗忽然想起昨日蔡京进献的那幅《听琴图》。画中高人抚琴,知音侧耳。而此刻的他,却像极了画中那位看似超然实则孤独的听琴者——满朝文武,又有几人能听懂他心中的弦外之音?


    (http://www.quwenw.com/book/A0EHHD-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