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猎场与回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章 猎场与回声

 

国安“谛听”系统的介入,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林晓晓的生活划入了警戒区。日常的诊疗、咖啡的香气、窗外的车流,都笼罩在一种微妙的张力之下。她取消了所有非必要的公开露面,工作室的预约筛选近乎严苛,门口的安保扫描仪也悄然升级了针对特定频段的被动监测功能。平静的表象下,她如同一只蛰伏的蜘蛛,感官的丝线无声地撒向城市的信息洪流。

那份关于城市重要活动与高端私人聚会的信息简报,成了她案头翻阅最勤的资料。她需要找到规律,找到那个“猎手”可能再次出现的“猎场”。慈善晚宴的模式——高规格、人群密集、背景音乐(或复杂声场)是常态——成了筛选的关键词。

几天后,一个名字跳入她的视线:**“寰宇未来”科技与慈善融合晚宴**。主办方是国际知名的科技新锐“创生集团”,地点设在刚落成的、以尖端声光科技闻名的“云顶艺术中心”。规格极高,嘉宾名单涵盖科技巨头、金融精英、前沿学者以及社会名流。更重要的是,简报中提到晚宴将采用“沉浸式动态声景技术”作为背景环境营造。

“创生集团…沉浸式声景…”林晓晓指尖划过屏幕上的信息,眼神锐利。这简首是为那“幽灵脉冲”量身定制的完美掩护!复杂的、可控的、充满科技感的声场环境,足以淹没任何一丝精心设计的“杂音”。

她立刻将这份信息连同分析推测,通过加密渠道发给了国安技术小组,并抄送了一份给陈锋——这次,有明确的“猎场”指向,警方层面的前期预警和潜在布控变得必要。

回复很快。

**【国安技术小组(加密)】:** 信息收到。“云顶艺术中心”声场系统具备高度可控性与复杂性,确系高风险环境。我方将尝试对该场地进行**远程被动声纹特征扫描**,重点监控目标频段。现场物理介入风险过高,暂不建议。

**【陈锋(加密短信)】:** 收到。会安排外围观察,低调进行。注意安全,切勿擅自行动。

国安选择远程监控,警方只能外围观察。这意味着,最核心的“诱饵”角色和现场感知,依然只能落在她身上。志杰作为受邀的知名作家(其新书涉及科技,颇受创生集团关注),顺理成章地拿到了邀请函。林晓晓则以他的女伴身份同行。

“云顶艺术中心”内部如同未来幻境。巨大的穹顶仿佛星空倒悬,流动的光影在地面、墙壁上勾勒出抽象的几何图案。无处不在的隐藏式扬声器播放着由AI实时生成的、与光影变幻同步的“环境交响乐”——时而如森林低语,时而似深海涌动,时而又化作都市脉搏的电子节拍。声音不再是背景,而是构成整个空间体验的“活体”元素。

林晓晓挽着志杰的手臂步入会场,瞬间被这高度人工化的声景包围。她看似优雅从容,实则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如同最精密的雷达,将自身的感知力调整到极限。神经末梢仿佛延伸出无形的触角,小心翼翼地过滤、解析着每一个涌入的声波频率。她随身携带的、经过特殊改装的晚宴包内,微型被动记录仪正在无声地工作,与国安远程扫描形成潜在的交叉验证。

晚宴流程按部就班。创生集团的CEO在台上侃侃而谈“科技向善”与“未来福祉”,台下嘉宾们低声交谈,侍者穿梭如织。光影变幻,环境音也随之起伏。林晓晓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人群,实则快速而精准地记录着每个人的位置、姿态、交谈对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演讲结束,进入自由交流环节。声景切换成一种更舒缓、更空灵的调子,模拟着某种未知星域的氛围。林晓晓的神经却越绷越紧。如果攻击会发生,这个相对放松、人群流动减少的时段,或许正是最佳时机。

就在这时!

嗡…!

**来了!**

比上一次更微弱!更短暂!如同宇宙尘埃在神经末梢上的一次冰冷擦撞!

但林晓晓捕捉到了!就在那空灵的环境音中,一丝**完全同频、却带着截然不同恶意脉冲特征**的“杂音”,精准地刺穿了和谐的表象!它被伪装得天衣无缝,若非她全神贯注、并且事先锁定了特征频段,几乎无法从这复杂的声场中将其分离!

她的身体微不可察地一震,指尖瞬间掐进掌心。没有看志杰,她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闪电般射向脉冲来源的大致方向——会场靠近巨大环形落地窗的左侧区域!**

几乎同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在那个方向,一个穿着剪裁合体深灰色西装、独自端着酒杯站在窗边欣赏城市夜景的**中年男子**,身体似乎**极其轻微地晃动了一下**。他握着酒杯的手指关节,在那一瞬间**突兀地泛白**,仿佛承受了某种突如其来的压力。他的侧脸线条原本刚毅,此刻却掠过一丝极快、难以捕捉的**茫然或不适**,快得像是光影造成的错觉。

下一秒,他深吸一口气,恢复了常态,甚至抬手抿了一口酒,动作流畅自然。若非林晓晓超凡的感知力和事先的极度专注,这微小的异常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目标!** 林晓晓的心脏狂跳。是他吗?那枚“声波子弹”命中了这个男人?

她强迫自己移开目光,装作欣赏穹顶的光影秀,同时用最低的音量对身边的志杰耳语:“窗边,深灰西装,独自一人。看到刚才的异常了吗?”

志杰不动声色地顺着林晓晓之前目光的方向望去,几秒后低声回应:“看到了,但太细微。他好像…叫周慕云?独立投资人,科技领域很活跃,风评…比较复杂。”志杰凭借广泛的人脉,迅速提供了关键的身份信息。

周慕云…林晓晓将这个烙印般刻入脑海。她没有再尝试感知脉冲,那枚“子弹”发射后,源头如同滴水入海,再无踪迹。攻击者显然拥有顶级的隐匿技术,并且很可能不在现场,而是通过某种方式利用了“云顶艺术中心”本身的声场系统进行远程注入或诱导共振。

晚宴的后半程,林晓晓的注意力有相当一部分锁定在周慕云身上。他恢复了社交状态,与几位科技公司高管谈笑风生,逻辑清晰,反应敏捷,看不出任何明显异样。但林晓晓注意到,他偶尔会无意识地用指尖轻轻按压一下太阳穴,或者短暂地走神,目光投向窗外深邃的夜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仿佛在努力回忆或确认某个转瞬即逝的感觉。

这绝非晚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投资人应有的状态。那枚“幽灵脉冲”,一定对他造成了某种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极其隐蔽,可能是神经层面的短暂干扰、记忆闪断、或者某种难以言喻的认知偏差。

晚宴结束,人群散去。林晓晓和志杰在出口处稍作停留,看着周慕云在助理的陪同下坐进一辆黑色豪华轿车,迅速驶离。

“他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事?”志杰低声道,语气带着不确定。

“表面上是。”林晓晓眼神凝重,“但那些小动作…不自然。就像一台精密仪器被瞬间的强电流脉冲干扰后,虽然还能运行,但内部某个微小的校准可能己经偏移了零点零几度。短期内看不出后果,长期呢?或者…下一次干扰呢?”

回到家中,林晓晓第一时间将锁定目标(周慕云)及其在脉冲出现时的细微反应、以及推测攻击可能利用场地声场系统远程实施的结论,再次加密报告给国安和陈锋。

这一次,陈锋的电话首接打了过来,声音低沉而严肃:“周慕云…这个人我知道,背景很深,涉及领域敏感。他最近在参与几个国家级的前沿科技基金项目评估。林顾问,你确定是他?”

“我确定脉冲出现时,他是唯一表现出可捕捉异常反应的人,位置也吻合感知来源方向。”林晓晓回答得斩钉截铁,“陈队,这很可能不是巧合。攻击者选择他,必然有目的。周慕云的状态需要密切关注,他可能自己都未意识到受到了什么影响。”

“明白了。”陈锋沉吟片刻,“我会通过非常规渠道,对他进行‘健康关怀’层面的间接关注。你们…”他顿了一下,“务必小心。如果对方能无声无息地在‘云顶’那种地方动手,能量和手段都超乎想象。这潭水,比‘画家’那时更深。”

挂断电话,林晓晓感到一阵寒意。周慕云的身份背景,将这次“声波刺杀”事件的危险性和潜在破坏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令人不安的高度。这不再是针对某个个体的隐秘攻击,其背后可能牵扯着巨大的利益漩涡甚至国家科技安全。

她打开电脑,开始搜索所有关于周慕云的公开信息和近期动向。屏幕的光映在她专注而忧虑的脸上。

就在此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敲响。志杰推门进来,脸色有些异样:“晓晓,你看这个。”他递过自己的手机。

屏幕上是一条几分钟前推送的本地财经快讯:

**【突发】知名独立投资人周慕云先生宣布,因‘个人健康原因及需要专注深度思考’,将无限期推迟所有公开行程及项目评估工作,暂时离开公众视野。**

林晓晓的心猛地一沉。

“健康原因”?“专注深度思考”?这官方措辞的背后…是那枚“幽灵脉冲”开始显现它延迟的、更深层的效应了吗?还是…周慕云察觉到了什么,选择了主动隐匿?

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通明,但那无形的声波猎场,己经成功捕获了它的第一个“猎物”,并投下了巨大而诡异的阴影。林晓晓知道,她必须更快,在下一个“猎物”出现之前,在周慕云彻底消失在阴影中之前,找到那无声猎手的踪迹,以及那致命脉冲背后的真相。


    (http://www.quwenw.com/book/A00FAF-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