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花园小区的寒意并未随着警戒线的撤除而消散。张德贵家中那个用酱油绘制的扭曲“∞”符号,如同一个无声的嘲讽,烙印在市局重案组每个人的心头。模仿者——“画家”——的阴影,比预想中更狡猾、更危险。
专案组办公室内,气氛凝重。白板上贴满了张德贵的照片、社会关系图、现场照片(尤其是冰箱门上的符号特写)以及尸检报告摘要。陈锋站在白板前,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信息。
“苏法医确认的神经肽类物质,来源查清了吗?”陈锋问道。
技术组的眼镜男推了推眼镜:“成分分析指向一种高度提纯的合成化合物,非法地下实验室产物,俗称‘噩梦粉尘’。流通渠道极其隐蔽,通常通过暗网小额交易。追查源头需要时间,但购买者显然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或特殊渠道。”
“张德贵的通讯记录、网络浏览记录呢?”陈锋看向信息筛查的女警。
“很干净,几乎都是工作群、家人联系和几个棋牌APP。没发现异常通话或可疑网络活动。他的手机和家里的电脑硬盘都被技术组深度扫描了,没有发现被黑客入侵或安装间谍软件的痕迹。”女警回答。
“矛盾点排查呢?”小陈补充问道,“他那些赌债债主、吵过架的业主?”
“债主背景普通,催债手段也仅限于电话骚扰,不具备这种精密犯罪的能力和动机。吵架的业主我们也走访了,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口角,没有深仇大恨,时间点也对不上。”负责外勤的警员摇头,“张德贵就是个有点毛病但罪不至死的普通人,凶手选择他,更像是在……**随机挑选一个‘画布’**,来展示他的‘作品’。”
随机挑选画布……这个推测让办公室的温度又降了几分。一个没有明确动机、随机选择目标、精通化学和反侦查、且痴迷于模仿“墨痕”痛苦符号的疯子,其不可预测性和社会危害性达到了顶点。
“模仿者的核心不是‘为什么杀张德贵’,而是‘为什么模仿’以及‘如何找到下一个’。”林晓晓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她站在白板前,目光聚焦在那张符号特写上。“我反复‘听’了这个符号。它的‘表演性’内核非常强烈,充满了**对原执行者痛苦的戏谑和一种……扭曲的崇拜**。模仿者似乎在通过这种方式,与那个己经消失的‘痛苦灵魂’对话,或者……向‘墨痕’背后那个真正的‘佛龛’致敬?甚至……挑战?”
“挑战?”陈锋眼神一凛。
“对,”林晓晓点头,“符号的颤抖是刻意模仿的,但线条末端那种尖锐的、仿佛要刺破画布的力道,以及倒三角划痕的深度,都透着一股**强烈的自我彰显欲和挑衅感**。他不仅在模仿痛苦,他还在宣告:看,我做得更好,更纯粹,没有枷锁的束缚!我是更完美的‘画家’!”
“画家”……这个临时赋予模仿者的代号,此刻显得无比贴切。他视人命为画布,视恐惧为颜料,视“墨痕”符号为至高艺术。
“他的挑衅不会停止。”志杰沉声道,他作为犯罪心理学顾问参与了案情分析,“张德贵只是第一幅‘习作’。他会寻找更大的‘画布’,制造更‘完美’的作品。我们需要在他再次提笔前找到他。”
“更大的画布……”陈锋咀嚼着这个词,心头沉重。下一个目标,会在哪里?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负责网络舆情监控的年轻警员脸色煞白地冲了进来:“陈队!不好了!出事了!网上……网上爆了!”
他冲到电脑前,飞快地打开几个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和本地论坛。只见数个话题正以火箭般的速度冲上热搜榜:
**#城西小区心梗诅咒#**
**#冰箱门上的死亡符号再现?#**
**#墨痕模仿者降临?#**
点开话题,置顶的赫然是几张**打了厚码但依旧能辨认出是张德贵家冰箱门**的照片!那个用酱油绘制的、扭曲的“∞”符号清晰可见!配文更是耸人听闻:
**“墨痕未干,新画己就!‘画家’向旧日‘痛苦灵魂’致敬!下一个‘画布’,谁将荣幸入选?恐惧,是艺术永恒的底色!聆听恐惧的频率吧,它会指引你找到真相……或者,找到我。”**
文字下方,附着一段仅仅几秒钟的**诡异音频**。音频没有任何人声,只有一种极其低沉、如同次声波般令人心悸的嗡鸣,混杂着尖锐的、仿佛指甲刮擦玻璃的噪音片段!
“谁发的?!来源呢?!”陈锋怒道。
“账号是刚注册的!用了多层跳板和肉鸡!发布后立刻自毁!技术组正在追踪,但难度极大!”警员声音发颤,“更可怕的是……这段音频……这段音频……”
“这段音频怎么了?”林晓晓敏锐地追问。
警员深吸一口气:“技术组初步分析,这段音频里混杂了多种**特定频率的声波**!其中一部分……**正好与市面上几款主流智能音箱、甚至某些手机型号的语音唤醒指令的共振频率吻合**!”
办公室瞬间死寂!
模仿者“画家”,不仅在网络上公开挑衅,散布恐慌,他发出的这段音频,本身就是一个**恶毒的声纹陷阱**!当无数好奇或恐慌的网民点开播放时,这些特定频率的声波,会悄无声息地触发他们身边那些智能设备的麦克风!
“他在……**利用公众的好奇心,大规模窃听?!**”小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恐。
“不止是窃听!”林晓晓的脸色也变得异常凝重,她立刻戴上专业监听耳机,回放那段音频,指尖在声谱分析仪上快速滑动,“这些频率组合……太精妙了!除了触发麦克风,它们更像是一种……**‘恐惧放大器’**!”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我分析了音频中混杂的尖锐噪音片段,它的频率特性……**与苏法医在张德贵体内检测到的‘噩梦粉尘’诱发的大脑恐惧反应波形高度相似!** 虽然通过空气传播效果会大幅衰减,但对于那些本身就处于焦虑、压力或特定心理状态下的人,长时间或反复聆听这段音频,很可能会诱发或加剧他们的负面情绪,甚至……诱发类似张德贵的生理反应!尤其是在夜间、独处时播放!”
利用网络传播,用特定声波大规模触发智能设备窃听,同时散布能诱发恐惧的“声纹毒药”!模仿者“画家”的疯狂与科技犯罪手段,瞬间将案件的危害性提升到了公共安全危机的层面!
“立刻上报网信办和国安!全网封杀这段音频!发布紧急安全提示!警告民众不要点击、播放、传播来源不明的可疑音频文件!特别是含有异常低频或尖锐噪音的!”王振国的声音通过电话传来,带着前所未有的严峻,“陈锋!不惜一切代价!挖出这个‘画家’!他比我们想象的更危险!”
网络上的恐慌己经开始发酵。各种猜测、谣言甚嚣尘上。有人声称听到了诡异的低语,有人觉得莫名心悸,智能音箱无故启动的投诉也开始零星出现。
林晓晓摘下耳机,脸色苍白但眼神无比坚定。她看向那段仍在屏幕上无声波动的诡异音频声谱,如同凝视着深渊。
“陈队,”她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冷静,“他在‘画’一幅更大的画。这幅画不在某个具体的冰箱门上,而在整个城市的**声波场域**里。他用恐惧做颜料,用我们的网络和智能设备做画笔。但每一次‘落笔’,都会留下独特的‘频率指纹’。”
她指着声谱上几个极其细微、如同签名般的频率波动峰值:“这个模仿者……他太沉醉于自己的‘表演’和‘技术’了。他在刻意留下‘风格’,留下属于‘画家’的独特频率印记。这就是他的破绽!给我时间,我能从这片恐惧的噪音中……**剥离出他的‘笔触’!**”
恐惧的频率在城市无形的声波中蔓延,而猎手们,己开始聆听那致命噪音中,属于“画家”的、独一无二的挑衅回响。一场在现实与网络、声波与心理交织的战场上进行的追捕,正式拉开帷幕。
(http://www.quwenw.com/book/A00FAF-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